脚踏实地,努力开拓我国心血管病再生医学事业<br>--卫生部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卫生部验收

时间:2008-06-18

浏览量:2419

目前,我国累计有近300万心肌梗死的患者,160万特发性心肌病患者,而且每年还增加60万新的心肌梗死病例。可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已成为威胁国人生命和健康的头号杀手。在由阜外医院主持的中国成人死因调查中,发现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在南方还是北方,心血管疾病都已成为中国人群死亡的首要因素。与此同时,中国人口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人们对健康与长寿有了更高的要求和企盼,生命科学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世界范围内空前地发展起来。
  在心肌梗塞后,传统的冠脉搭桥、介入等再灌注治疗仍是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拯救了成千上万的心梗患者,但是,这些方法并不能使已经梗死的心肌组织死而复生,不能拯救所有的患者,多数患者仍不可避免地逐渐发展到心力衰竭阶段,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目前除了心脏移植外,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我国目前由于受到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制约,每年只可以实施不超过120例的心脏移植手术。心血管疾病外科治疗中应用的替换物,包括人工心脏瓣膜、同种异体管道等,在临床上已广泛使用。目前对其的研究,主要是在替代材料耐久性和组织相容性之间寻找平衡点。比如,对人工机械瓣膜的研究致力于表面涂层的改良,但未能解决术后抗凝问题;对生物瓣膜的血液动力学性能进行了改善,但仍无法解决其远期衰败的问题。因此,心血管疾病期盼着新的治疗和研究理念的建立。 如何让衰老的心脏重返青春,为梗死的心肌再注活力?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及材料学等迅猛发展,对受创伤或衰竭的组织和器官实现人工再生与再造成为可能,从而形成了“再生医学”的概念。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就是本着研究方向和总体目标与人民健康密切相关的原则,在符合新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急切需要的形势下,经卫生部批准,于2004年7月设立的。
  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给人类盗取火种,被宙斯缚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一只凶猛的老鹰每天都被宙斯派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随即又能复原如初。再生医学,就是要把这个神话变成现实,使得人类损伤的组织或器官,就像普罗米修斯的肝脏一样,恢复出完好的结构和功能。“再生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主要致力于替换或补充机体急需的基因或蛋白,再生受损的细胞、而在器官水平上则恢复受损的脏器功能或直接随受损器官进行替换。其结合了干细胞、基因治疗、组织工程学等先进技术,为心脏病的患者重建完好的心脏功能带来了新的福音。
  卫生部心血管病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由原有的瓣膜、辅助循环研究室和生物化学研究室重组而成,具有很深厚的研究基础,其依托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目前在国内本领域的研究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实验室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晚期心脏病预防和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组织工程瓣膜和管道、新型人造心脏瓣膜、心室辅助装置的研制和开发等。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寻找晚期心脏病的有效预防途径、阐明对晚期心脏病心肌细胞进行再生性治疗的机制及临床实用性和有效性、阐明人工心脏瓣膜和心脏辅助装置在晚期心脏病心肌再生中的替代和应用价值。实验室将临床学科与基础学科紧密结合,是一个分子生物学、细胞学、流体力学、材料学和外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着重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研究型实验室。
研究进展包括:
1、人工心脏瓣膜及带瓣管道的研究
  患者的需求是医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是再生医学研究室一直秉承理念。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我国第一代牛心包人工心脏瓣膜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进一步深化传统的研究内容,探索了新型抗钙化方法,使单一的抗钙化处理技术发展到针到不同组织、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手段的新阶段,研究水平显著提高。采用新型抗钙化技术研制的牛颈静脉带瓣血管已经通过各项体内外测试,效果优良,一旦得到批量生产,可以为约20万先心病患者解决手术替代物的问题。人工心脏的研究是该实验室重点研究项目之一,科研人员直接以较先进的技术作为起点,结合自行设计制造,已制造出国产样机,并在动物实验中取得满意的结果,约3年左右可形成产品问世,届时每年将有几万人受益。研究室还密切关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在组织工程血管、心肌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左心辅助装置的研制
  自1996年以来,实验室一直致力于探索研制左心辅助装置,目前正在着力研制可用于植入体内的叶轮式血泵。叶轮血泵结构设计的方向是尽量减小泵腔内机械结构的复杂性,降低血栓形成的几率和溶血特性。现阶段已研制了两种离心泵(FW I ,FW II离心泵)和两种轴流泵(FW I,FW II轴流泵)的样机。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该小型叶轮泵的流体力学和溶血特性已达到了左心辅助的要求,可进一步进行动物体内植入实验。植入式微型心室轴流泵以其体积小等特点,成为该实验室植入性血泵的研究重点。研究旨在研制一种新型轴流式心室辅助泵,以应用计算流体力学Numeca流体力学数值计算软件辅助设计,并对设计的血泵进行了快速成型加工、机加工、电机加工等,对轴承的制作进行了探索,建立了血泵的体外基本性能测试系统,对血泵的流畅情况和体外性能进行了测定。血泵体外性能测试所提供的输出压力和流量,符合临床心力衰竭患者的需要,为下一步的动物实验提供了依据。
3、细胞移植的机制及临床研究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血管疾病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学疗法,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对晚期心脏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然而移植到体内的干细胞的存活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个重要问题。报道显示,移植细胞的存活率小于10%, 有时甚至只有2-3%。研究表明,心肌缺血微环境可能是细胞存活率低的原因之一,而有效解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血引起的细胞凋亡成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室多年来致力于细胞生长调节的研究。近年来,研究人员模拟心肌缺血微环境,首次建立了体外缺血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模型,为干细胞在心肌缺血微环境中的凋亡、存活机制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寻找有效的抗干细胞凋亡的分子,研究人员对心肌损伤条件下产生的常见生物活性分子和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对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在该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这为改善移植干细胞的微环境,提高其存活率的提供了有效途径,并对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的临床用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实验室已经建立了细胞移植标记检测方法和体内评价体系,使用多种手段(超声、核磁共振、核素扫描等)来评价跟踪移植细胞的迁移、定位和分化,以及心功能的改善。实验室建立了大小动物心肌梗死的标准化模型,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可信性。实验室系统地研究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祖细胞和人软骨来源的间质干细胞治疗心衰晚期患者心脏病的I期临床试验。
4、心脏病的分子机制的研究
  实验室建立了品种较为齐全和信息资料比较完善的心脏病组织和信息库,开展了心脏病的蛋白质组成研究,初步发现了一些心肌病或心肌重构特异的差异表达蛋白和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有关其在心肌病发病分子机制中的意义、在心肌病心肌重构中的作用和将其作为新的诊断标记物的可能性等方面,正在研究中。
  实验室在三年建设期间,共获得国家级课题26项,总经费2千余万元。发表论文67篇,其中在国际SCI收录的杂志发表论文19篇,总影响因子达66.9分,主编专著5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和实用新型专利5项。
  实验室拥有动物手术室、分子和生化室、病理室、细胞培养室、同位素室10余个功能室。实验室大投入的购置了先进的医学科研仪器和设备,并且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构建出许多成熟、先进的技术平台,为下一步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验室在研制新设备和改造旧设备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先后开发、研制和改造了轴流血泵(人工心脏)体外测试台、轴流血泵样机、人工心脏模拟系统、轴流血泵流场测定实验台和细胞培养脉动仪等仪器和设备,解决了科研工作的需要并节省了大量的开支,大大加快了取得科研成果的步伐。
  实验室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鼓励优秀中青年人才独立申请国家级课题,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的科技团队。实验室的中青年科研骨干目前均独立承担1-2项国家自然基金或科技部“863”计划课题等,还有一人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称号。共招收和培养了博士后和研究生48名。实验室因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成绩突出,成果显著,经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当选2007年度“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共吸引17名不同层次的访问学者到本实验室短期工作,完成和参与完成课题,一些访问学者已经在国际杂志发表论文。
  实验室聘请了外籍科学家作为实验室的客座教授,不定期到实验室进行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先后接待了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美国最大的心脏中心克里夫兰中心、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GENEZYME公司、巴基斯坦国家心脏研究所和美国德克萨斯心脏中心等多组科学家的参观和指导。实验室于2006年10月20-22日主办和召开了“2006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余名国际知名专家和150多名国内专家到会。此次会议是迄今国内规模最大的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
  2008年1月31日,由卫生部科教司组织专家对卫生部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进行了验收。验收组专家认真听取了实验室主任胡盛寿教授所作的工作报告,详细审阅了实验室验收总结材料,并对实验室的各方面工作进行了现场考察。专家组认为:该实验室为国内在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研究领域中获得科研资助最多和研究成果最为显著的单位之一,对带动我国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研究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明确健全、资料保存完整清晰、环境整洁有序,学术氛围浓厚。该实验室面向国内开放,积极扶持和带动相关单位本学科的发展。实验室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实验室的发展和与国际水平的接轨。通过本次学术会议增进了学术交流,建立了友好合作,扩大了该实验室在国际上的影响。实验室自设立以来,在科研工作、实验室的建设、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实验室已经达到了预定的建设目标,按计划较出色地完成了建设任务,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面对成绩绝不能沾沾自喜,站在高起点上欲超越将付出更大的艰辛。在总结专家验收组的肯定和建议后,实验室领导共同商讨了未来阶段的学科建设,实验室主任胡盛寿教授强调:“虽然科室在总体实力上已成为国内主要的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之一,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一定实力,初具学术知名度,但仍缺乏国际知名的优秀科学家,缺乏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实验室建设。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得到了卫生部、阜外医院和国内多个中心和专家的大力支持,未来的发展仍离不开他们的帮助。”他从科室建设和研究领域等方面对实验室未来三年进行了构思和展望,指出:“人才是关键,平台是依托,项目是纽带,资源是后盾,开放是共赢”。实验室人员将以此次验收为契机,继续团结一致,增强创新意识,拼搏向上;实验室也将进一步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继续努力,争取早日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并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为我国的心血管病再生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即将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这次奥运会的口号被高高地竖立在万里长城的旁边,每个去攀登长城的中外游客都会远远地看到这个口号,我们也在攀登长城,一个心血管再生医学研究的长城。路途虽然遥远和艰辛,但我们也同样拥有一个共同的坚定信念,那就是通过我们的研究去“为我们的患者再造生命”!

李君

阜外院训

敬业 · 仁爱 · 求实 · 攀登

军队文化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听党指挥,从大局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注重团队协作,组织纪律严明

协和文化

协和精神:严谨、求精、勤奋、奉献思想内核:崇尚科学、崇尚知识、 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表现方式:凝重、内敛、不张扬、重视口碑效应

精英文化

始终以成为行业内精英医院为奋斗目标以【培养国家级心血管病专家为己任】

患者服务

预约挂号

出诊信息

重点科室

在线留言

医院地址

0871-651997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