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影像科 - 科室动态 - 正文

磁共振检查科普:做磁共振前需要了解哪些知识!

时间:2025-08-27

浏览量:265


现代化的医疗检查离不开医学影像学,包括我们熟悉的X线、CT和磁共振检查。不同的检查方法各有各的优势及适用范围。磁共振检查目前在临床中应用十分广泛。



一、磁共振检查有哪些优势?

磁共振检查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相比于X线或CT,磁共振有其独有的优势,包括:无电离辐射(无辐射)、可以任意方位成像、多参数对比、软组织分辨率高、不打药即可显示血管、无骨伪影干扰及无创的多功能成像等。


那么MR这种检查和传统的X线及CT相比有什么独到的优势呢?


首先是安全性:由于磁共振检查的原理有别于传统的X线及CT,所以磁共振检查过程中是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电离辐射。这一点对于需要经常定期复查及随访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1

磁共振检查可以任意方位成像:我们知道要想通过影像学精准的反映人体的解剖结构及器官形态,从而达到诊断的目的,我们需要成像方位的灵活性2CT检查只能进行平行于扫描孔的扫查,在部分结构病变的显示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磁共振检查可以进行任意方位成像,包括: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及斜位成像。这样可以更加清晰的显示我们所需要观察的组织,在制定放射治疗及手术方案时有非常大的帮助

多参数对比X线及CT是通过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来反映不同组织的密度差异从而显示影像。所以传统的X线及CT图像,只能反映不同组织的密度。而磁共振成像具有多参数的特性,能够从图像中,反映组织的不同性质对比,达到更容易区分不同组织及增加诊断准确性的目的3

软组织分辨率高:磁共振检查可以非常清楚的显示人体的软组织结构,反映人体组织的层次及解剖特点,对于诊断软组织疾病及微小病变有很大的帮助4

能够显示X线及CT不能显示的组织:X线及CT虽然诊断骨关节病变比较方便,但是不能显示韧带、半月板及软骨等组织。而磁共振检查则可以显示这些结构,防止我们漏诊相关病变5

不打药可以显示血管:X线及CT检查,如果要显示血管,必须打药(注射对比剂进入人体)。而磁共振则可以无创的,不打药的显示血管6

无骨伪影干扰CT在检查头颅的时候,颅后窝会存在骨伪影,导致图像显示不清楚,干扰诊断;而磁共振则不会存在这种问题7

高级功能成像:除了显示大体影像解剖结构,磁共振检查还可以无创的进行功能成像,反映人体组织的不同功能及特性8


正因为相比于X线及CT,磁共振有如此多的优势,所以在临床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磁共振检查安全吗?可能有哪些不良反应?

磁共振检查由于其无辐射的特点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应用。但是检查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周围神经刺激感觉、机器噪音大及检查时间长等。这些反应一般比较轻微,了解这些对大家顺利完成检查非常有必要。


虽然磁共振检查对人体来说没有射线剂量的暴露,但是并不代表磁共振检查就是完全无任何副作用的,检查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


发热

磁共振检查虽然不采用X线,但是需要发射射频脉冲来激励人体内的氢质子。人体组织吸收了射频的能量,可能导致组织温度上升,在局部产生发热或者热量积累效应。热量的积累我们一般用特殊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SAR值来表示。SAR值越大,表示射频积累的热量可能越高,人体组织发热的感觉越明显,局部组织温度升高越大。SAR值的大小与磁共振场强、检查持续时间及被检查者的体温调节状态均有关。如果一个患者检查时间过长或者在场强越高的磁共振仪器上检查,那么发热的感觉越明显,体温升高得越多9



周围神经刺激

在磁共振检查中,人体周围的磁场并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需要在梯度场的反复变换下进行变化的。梯度场的快速变化(切换)可以在人体组织中产生诱导电流。如果梯度切换过快,诱导电流可能引起神经或肌细胞的刺激,特别是对人体的末梢神经进行刺激,产生周围神经刺激(Peripheral Nervous Stimulate, PNS)。一般来说,这种感觉非常轻微,不容易被检查者察觉;当然部分特殊检查序列,PNS会比较明显,这种感觉有可能造成被检查者的不适10


③ 噪音问题

磁共振检查中会产生比较大的噪音,这是由于梯度场不停的切换产生的洛伦兹力引起梯度震荡。如果噪音过大,会让被检查者感到不舒服,甚至引起焦虑情绪11


④ 时间问题

磁共振检查并不同于X线或者CT这种短时间检查,磁共振根据检查部位多少、部位特点,时间可能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甚至一小时不等。所以,长时间的检查,需要被检查者保持一定的耐心及配合度12


综上所述,虽然磁共振是一种无辐射检查,但是由于其独有的检查特点,检查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不良反应。虽然这些不良反应一般非常轻微,不会引起大部分检查者的不适,但是及时了解这些知识,对大家顺利完成磁共振检查非常重要,希望大家看了这部分内容后,对磁共振检查中存在的一些轻微不良反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三、人人都能做磁共振吗?

并不是人人都能做磁共振检查,磁共振检查存在一些禁忌症,包括: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的(非MRI兼容的起搏器)、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发高烧者、有幽闭恐惧症的、需要使用生命支持系统的危重病人等13




四、危重患者适合做磁共振吗?

危重患者是不太适合做磁共振检查的。首先是因为安全性,部分危重患者需要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生命,而这些装备很多时候不能带进磁共振检查室;其次则是由于磁共振检查时间相对慢,不利于急诊的快速诊断及抢救。


危重患者不推荐首先进行磁共振检查。可以待危重情况缓解后,再行磁共振检查。


首先,部分危重患者,情况比较危急,需要连接多种生命支持及监护仪器。而大部分这些支持及监护设备,不具有抗磁性,在磁共振磁场环境中,可能会受到干扰,导致设备失灵,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部分设备由于制造材料含有铁磁性,在磁场环境中,受到磁力影响,会快速飞向磁体中心,产生抛射效应。这对于检查的患者和磁共振操作人员都非常危险14


其次,对于一些急诊的危重患者,需要快速进行影像检查以诊断病情。然而磁共振检查相对于X线和CT,检查速度比较慢,检查时间比较长,不适合这种急诊危重患者的检查。所以,医学影像学有一句话,叫做:磁共振无急诊!15


最后,磁共振检查需要被检查者长时间保持不同以配合完成检查。部分危重病人,丧失自主意识,不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动16


结论:危重患者不适合做磁共振检查!磁共振无急诊!


五、做磁共振检查有年龄限制吗?

磁共振检查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只要满足检查条件,没有禁忌症,理论上任何年龄都可以做磁共振检查。下至新生儿,甚至胎儿,上至高龄老人。磁共振检查对年龄是没有限制的17


磁共振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影像学检查,但是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磁共振检查。还记得我们前面介绍过的,接受磁共振检查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那就是没有检查禁忌症。


只要不存在禁忌症,理论上任何年龄阶段都可以做磁共振,也就是磁共振检查并没有年龄限制。


很多儿童医院,妇幼保健医院,会用磁共振来做新生儿、小孩,甚至是胎儿的检查。而一些老年病医院,疗养医院,每天则会检查很多老年人,岁数大的甚至有105岁的。大部分综合性医院,每天都会接受很多不同年龄的人行磁共振检查。


所以,做磁共振检查没有年龄限制!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能做磁共振检查!如果存在检查禁忌症,不管任何年龄,都不能做磁共振检查。


六、磁共振检查这么吵,会影响我的听力吗?

磁共振检查中发出的声音,一般来说被称作检查噪音。噪音会影响检查过程中被检查者与磁共振操作人员的交流,导致被检查者烦躁,不舒服,加剧心理恐慌等。如果噪音过大,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造成暂时性听力下降。一般我们需要把这种噪音控制在一定范围,这样就不会对被检查者造成伤害。


我们一般用分贝(dB)来表示噪音的大小。如果噪音峰值(最高值)超过140dB或者平均值达到99dB就需要进行听力保护,采取降噪(降低噪音)措施了。


磁共振不同序列产生的噪音大小是不同的,一般是在60~100dB之间,大部分是在安全范围内,短时间检查不会影响我们的听力18


当然,现在为了提高被检查者的检查体验和舒适感,在进行磁共振检查中,均会采用主动降噪和被动降噪。


主动降噪是指通过在磁共振系统中应用一些新的技术,如噪音消除技术、隔音技术或梯度缓切技术等,来达到主动降低噪音的目的。


被动降噪是目前磁共振检查中使用最广泛、最经济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佩戴防噪耳机或者在耳朵里塞棉花球。研究表明,通过佩戴耳机可以使噪音降低20~30dB,能够显著地提高被检查者的体验感。当然,这里需要注意,部分被检查者由于头型过大等问题,可能无法佩戴耳机,可以选择在耳朵里塞棉花球的方式来达到被动降噪的目的。


结论:在磁共振检查过程中,存在噪音。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主动降噪和被动降噪等方式降低噪音,一般情况下,这种噪音不会对我们的听力造成影响。


七、不同部位磁共振检查的时间都一样吗?

不同部位检查的扫描时间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于不同部位检查的扫描序列数目不同、序列类型不同。不同的序列根据不同参数的设计、扫描层数不同,扫描时间从几十秒到几分钟不等。所以整个检查时间是不一样的19


人体中,有些部位范围大,需要扫描的层数多,一般来说需要的检查时间更长,如腹部检查,大范围盆腔检查等;有些部位虽然不是太大,但是结构复杂,需要精细的扫描,这些部位的检查时间一般也比较长,如一些小关节检查;而有些部位由于范围不大,结构层次相对简单,检查的时间则不会太久,如常规的头颅检查,椎体检查等。


另外,还需要注意,有些部位的检查需要被检查者进行主动配合以完成检查。比如胸部检查和腹部检查,需要配合屏气(暂时憋住气)扫描。不同人的配合程度是不同的,一些人配合良好,则很快完成检查;另外部分人,可能屏气不好,配合不好,则需要重复多次扫描,这样也增加了检查时间。


所以,下次我们在做磁共振检查的时候,就知道,虽然都是检查一个部位,但是有可能检查时间差距很大。有些人进去检查,用不了多久就检查完出来了;有些人进去检查,则半天都还没有检查完毕。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磁共振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其需求量也日益增长。磁共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数十种加速技术,这些技术使得磁共振扫描越来越快。




本期简单科普一下磁共振检查的一些知识,希望各位影像同仁在做磁共振检查前也了解这些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

1.Kanal E, Barkovich AJ, Bell C, et al. ACR guidance document on MR safe practices: 2013. J Magn Reson Imaging. 2013;37(3):501-530. doi:10.1002/jmri.24011.

2.Bernstein MA, King KF, Zhou XJ. Handbook of MRI Pulse Sequences. Elsevier Academic Press; 2004.

3.Haacke EM, Brown RW, Thompson MR, Venkatesan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hysical Principles and Sequence Design. 2nd ed. Wiley-Liss; 1999.

4.Runge VM, Nitz WR, Schmeets SH, et al. The Physics of Clinical MR Taught Through Images. 4th ed. Thieme Medical Publishers; 2014.

5.Edelman RR, Hesselink JR, Zlatkin MB, Crues JV. Clinic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3rd ed. Saunders; 2005.

6.Shellock FG. Reference Manual for Magnetic Resonance Safety, Implants, and Devices. 2020 Edition. Biomedical Research Publishing Group; 2020.

7.Kanal E, Borgstede JP, Barkovich AJ, et al.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White Paper on MR Safety. AJR Am J Roentgenol. 2002;178(6):1335-1347. doi:10.2214/ajr.178.6.1781335.

8.Weinreb JC, Barentsz JO, Choyke PL, et al. PI-RADS Prostate Imaging –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2015, Version 2. Eur Urol. 2016;69(1):16-40. doi:10.1016/j.eururo.2015.08.052.

9.Barkovich AJ. Pediatric Neuroimaging. 5th ed.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12.

10.Price DL, De Wilde JP, Papadaki AM, Curran JS, Kitney RI. Investigation of acoustic noise on 15 MRI scanners from 0.2 T to 3 T. J Magn Reson Imaging. 2001;13(2):288-293. doi:10.1002/1522-2586(200102)13:2<288::aid-jmri1041>3.0.CO;2-R.

11.McJury M, Shellock FG. Auditory noise associated with MR procedures: a review. J Magn Reson Imaging. 2000;12(1):37-45. doi:10.1002/1522-2586(200007)12:1<37::aid-jmri5>3.0.CO;2-9.

12.Kanal E, Barkovich AJ, Bell C, et al. ACR guidance document on MR safe practices: 2013. J Magn Reson Imaging. 2013;37(3):501-530. doi:10.1002/jmri.24011.

13.Bernstein MA, King KF, Zhou XJ. Handbook of MRI Pulse Sequences. Elsevier Academic Press; 2004.

14.Haacke EM, Brown RW, Thompson MR, Venkatesan 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hysical Principles and Sequence Design. 2nd ed. Wiley-Liss; 1999.

15.Runge VM, Nitz WR, Schmeets SH, et al. The Physics of Clinical MR Taught Through Images. 4th ed. Thieme Medical Publishers; 2014.

16.Edelman RR, Hesselink JR, Zlatkin MB, Crues JV. Clinic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3rd ed. Saunders; 2005.

17.Shellock FG. Reference Manual for Magnetic Resonance Safety, Implants, and Devices. 2020 Edition. Biomedical Research Publishing Group; 2020.

18.Kanal E, Borgstede JP, Barkovich AJ, et al.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White Paper on MR Safety. AJR Am J Roentgenol. 2002;178(6):1335-1347. doi:10.2214/ajr.178.6.1781335.

19.Weinreb JC, Barentsz JO, Choyke PL, et al. PI-RADS Prostate Imaging –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2015, Version 2. Eur Urol. 2016;69(1):16-40. doi:10.1016/j.eururo.2015.08.052.


文章来源:转发自公众号懋氏百科全书、拜耳影像学苑

文章来源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b0hPessg-9MBBeXfQKspg、https://mp.weixin.qq.com/s/GBpMNmy9Y5pOWnXSY7sz-w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碘对比剂静脉外渗的预防

阜外院训

敬业 · 仁爱 · 求实 · 攀登

军队文化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听党指挥,从大局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注重团队协作,组织纪律严明

协和文化

协和精神:严谨、求精、勤奋、奉献思想内核:崇尚科学、崇尚知识、 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表现方式:凝重、内敛、不张扬、重视口碑效应

精英文化

始终以成为行业内精英医院为奋斗目标以【培养国家级心血管病专家为己任】

患者服务

预约挂号

出诊信息

重点科室

在线留言

医院地址

0871-651997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