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 - 科室动态 - 正文

大便检查“脂肪球阳性”,可不仅仅是消化不良那么简单!

时间:2025-03-24

浏览量:267

   大便常规中脂肪球是指在粪便中观察到的脂肪颗粒,通常表现为未被充分消化和吸收的脂肪以颗粒形式排出体外。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或疾病导致的脂肪吸收不良所致。

形成机制

1、消化吸收不良

   当肠道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减弱时,未被分解的脂肪会随粪便排出体外。这种情况常见于慢性胰腺炎、胆道梗阻、小肠吸收不良等疾病。

2、胰腺功能障碍

   胰腺是分泌消化酶的重要器官,胰腺功能障碍(如慢性胰腺炎)会导致脂肪酶分泌不足,从而影响脂肪的分解和吸收。

3、胆汁分泌不足

   胆汁在脂肪的乳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胆汁分泌不足会导致脂肪无法充分乳化,从而影响其吸收。

4、肠道黏膜损伤

   肠道黏膜损伤可能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进一步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5、食物不耐受或饮食不当

   进食过多油腻食物或摄入难以消化的食物也可能导致脂肪球的出现。

正常范围与异常表现

   正常情况下,大便脂肪球数量为每高倍视野0-1个。若脂肪球数量显著增多(如“脂肪球阳性”或“脂肪球+++”),则提示脂肪代谢异常,可能伴随油腻、漂浮、浅色粪便(脂肪泻)。

临床应用价值

1、消化不良

  • 婴幼儿:肠道发育不成熟,消化酶分泌不足,摄入过多脂肪或高脂饮食易导致脂肪球增多。

  • 成人:功能紊乱或短期饮食不当(如过量油腻食物)可引起轻度脂肪泻。

2、胰腺疾病‌

  • 慢性胰腺炎、胰头癌:胰腺分泌脂肪酶减少,脂肪无法分解,导致未消化脂肪随粪便排出。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腺功能受损,影响脂肪消化。

3、胆道疾病‌

  • 胆汁分泌不足:肝炎、肝硬化等导致胆汁合成减少,影响脂肪乳化。

  • 胆道梗阻:胆结石、肿瘤等阻碍胆汁流入肠道,脂肪无法被乳化吸收。

4、肠道吸收障碍

  • 小肠黏膜损伤:乳糜泻、炎症性肠病等损伤肠道上皮,导致乳糜微粒渗出。

  • 淋巴管阻塞:丝虫病等引起淋巴回流障碍,脂肪吸收受阻。

5、其他原因‌

  • 乳糖不耐受:未被分解的乳糖发酵产气,加速肠道蠕动,影响脂肪吸收。

  • 急性胃肠炎:肠道感染或功能紊乱导致暂时性脂肪吸收不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冷凝集”常见问题汇总,建议收藏

阜外院训

敬业 · 仁爱 · 求实 · 攀登

军队文化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听党指挥,从大局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注重团队协作,组织纪律严明

协和文化

协和精神:严谨、求精、勤奋、奉献思想内核:崇尚科学、崇尚知识、 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表现方式:凝重、内敛、不张扬、重视口碑效应

精英文化

始终以成为行业内精英医院为奋斗目标以【培养国家级心血管病专家为己任】

患者服务

预约挂号

出诊信息

重点科室

在线留言

医院地址

0871-651997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