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 - 科室动态 - 正文

“冷凝集”常见问题汇总,建议收藏

时间:2024-12-25

浏览量:264

   冬季来临,随着气温的降低,冷凝集标本的出现率逐渐上升,接着来一起来探索冷凝集的秘密,同时,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吸收借鉴同行的操作经验,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迅速、精确、可信的检验数据。

冷凝集

   是指血液在低温环境下,由于冷凝集素的作用,导致红细胞发生聚集的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在温度低于30℃时发生,尤其在4℃时最为明显。 冷凝集素主要为IgM型抗体,少数为IgA和IgG型,在低温条件下被激活,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引起红细胞凝集甚至溶血。

导致冷凝集的原因

1、感染:某些感染如支原体肺炎、禽流感等可以引发冷凝集素的产生。

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冷凝集素综合征(CAS),常继发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3、低温环境:血液在低温环境下容易发生冷凝集现象。

处理冷凝集的方法

1、温浴法

   将标本置于37℃的水浴中,一般需要20到30分钟,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解除大部分冷凝集现象。该方法虽然耗时较长,对于强凝集标本,纠正效果不是很理想,但为实验室常用方法,能解决大部分的“冷凝集”现象。

2、血浆置换法

   对于高滴度的冷凝集素,热水浴法可能无法完全纠正,此时可以采用血浆置换法,这种方法能够更有效地纠正冷凝集现象。 该方法依据的是,“冷凝集”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浆中,通过置换能去除“冷凝集”抗体,从而达到纠正红细胞的效果。但但因置换过程中易同时吸走部分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会导致白细胞和血小板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血小板降低最为明显。

3、预稀释法

   采用仪器稀释液加入EP管内,再置于37℃水浴箱温育30min,将经温育后的稀释液吸取未经处理的外周血进行混合后上机检测。经预稀释法处理后的标本所有指标检测均趋于正常,血涂片显示无红细胞凝集。该方法依据的是经稀释处理后冷凝集素效价降低,不会造成血小板的显著降低。

4、红细胞计数法

   在2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ul血液混匀后(需先把生理盐水和血液样本放置37℃恒温水浴箱温育10min左右后再稀释)充入计数池,静置3-5min后,在高倍镜下,计数中央大方格内4角和正中5个中方格内的红细胞数。红细胞计数公式:红细胞数/L=N/100X10~12/L 以上方法用到的相关计算公式:(HGB结果只能用首次检测结果进行计算)

   HCT=MCVxRBC

   MCH=HGB/RBC

   MCHC=HGB/HCT

   总之,冷凝集现象对血常规检测结果有显著干扰,因此在检测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阜外院训

敬业 · 仁爱 · 求实 · 攀登

军队文化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听党指挥,从大局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注重团队协作,组织纪律严明

协和文化

协和精神:严谨、求精、勤奋、奉献思想内核:崇尚科学、崇尚知识、 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表现方式:凝重、内敛、不张扬、重视口碑效应

精英文化

始终以成为行业内精英医院为奋斗目标以【培养国家级心血管病专家为己任】

患者服务

预约挂号

出诊信息

重点科室

在线留言

医院地址

0871-651997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