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二病区 - 科室动态 - 正文

少吃一次药对冠心病的影响:不可小觑的健康风险

时间:2024-05-28

浏览量:1493

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在其管理与控制过程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患者往往需要长期规律地服用多种药物,以维持心脏功能稳定、降低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然而,看似微不足道的少吃一次药行为,实则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不容忽视的潜在威胁。

许多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等。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在于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从而有效防止血栓在冠状动脉内形成。一旦少吃一次抗血小板药物,血小板的活性在短时间内便会相对增强,血液的凝固性随之升高。这就如同原本平静流淌的河流中突然出现了一些“障碍物”,使得血流变得不再顺畅。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在这种高凝状态下,更容易破裂出血,进而触发血栓形成机制。一旦血栓形成并阻塞冠状动脉,就会导致心肌急性缺血缺氧,引发心绞痛发作。患者会突然感到胸部出现压榨性疼痛、憋闷感,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左肩、左臂,甚至达无名指和小指,严重时还可能伴有大汗淋漓、呼吸困难等症状。若血栓未能及时溶解,心肌缺血持续加重,最终可能发展为心肌梗死,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况,会对心肌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他汀类药物也是冠心病患者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药物主要用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他汀类药物能够减少肝脏合成胆固醇,并促进血液中胆固醇的清除,从而减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速度。如果患者少吃一次他汀类药物,体内胆固醇的代谢平衡就会被短暂打破,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长期累积下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因脂质沉积而逐渐增大,血管壁变得越来越厚,管腔则日益狭窄。这将导致心脏供血逐渐减少,心肌缺血的症状会逐渐加重,如原本轻微的活动后胸闷、气短,可能会发展为在日常休息时也频繁出现不适。同时,斑块的不稳定因素也会增加,破裂风险进一步提高,使得患者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显著上升。

此外,一些冠心病患者还需要服用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以控制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少吃一次这些药物,会使心脏失去部分药物的保护作用。例如,β受体阻滞剂能通过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来减少心脏做功,若漏服可能导致心率突然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负担瞬间加重,心肌耗氧量急剧增加,从而诱发心绞痛发作。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加心肌血液供应,漏服后血管可能出现痉挛性收缩,心肌缺血缺氧情况加剧,同样会引发心绞痛等不适症状。

从整体来看,冠心病患者少吃一次药,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用药遗漏,它破坏了药物在体内维持的稳定治疗浓度,打乱了身体内部已经适应的药物调节机制。这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在短时间内出现波动,血管状况也会因为失去药物的持续干预而恶化,进而使患者的病情陷入不稳定状态。而且,这种不稳定状态可能会持续影响后续的治疗效果,即使患者在发现漏服后及时补服,也难以完全弥补因药物浓度波动对身体造成的损害。因为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间断性的浓度变化可能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的生理反应,这些反应可能在体内持续累积,逐渐削弱心脏的储备功能和血管的健康状况。

因此,冠心病患者必须深刻认识到规律服药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同每日的饮食起居一般。可以通过设置闹钟提醒、使用药盒分类存放药物等方式,帮助自己养成按时服药的良好习惯,避免因少吃一次药而给自身健康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确保心脏能够在药物的有效保护下维持相对稳定的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阜外院训

敬业 · 仁爱 · 求实 · 攀登

军队文化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听党指挥,从大局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注重团队协作,组织纪律严明

协和文化

协和精神:严谨、求精、勤奋、奉献思想内核:崇尚科学、崇尚知识、 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表现方式:凝重、内敛、不张扬、重视口碑效应

精英文化

始终以成为行业内精英医院为奋斗目标以【培养国家级心血管病专家为己任】

患者服务

预约挂号

出诊信息

重点科室

在线留言

医院地址

0871-651997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