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

时间:2003-08-31

浏览量:4056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发病率约占先心病的20%,其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占80%以上,肌部缺损仅占2%。VSD直径可自1mm至25mm不等,缺损大小直接影响血流动力学改变。小的室间隔缺损病人可无症状,多在体检时被发现,约20%的室间隔缺损可自然闭合,多发生在3岁以前。室间隔缺损直径较大的病儿可有心悸、气短,生长缓慢,易患呼吸道感染等症状,且形成肺动脉高压较早。   自1988年Lock等首先报道双面伞封堵室间隔缺损以来,已先后有多种封堵装置应用于临床。但因材料及设计上的缺陷,使其适应证窄、操作复杂、残余分流率高、并发症多、疗效不确切等,一直难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2002年美国AGA公司开发研制出一种新型Amplatzer 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并成功地应用于临床。该封堵器是由0.003-0.005英寸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的自膨胀性非对称性双盘状结构。根据其腰部的直径分为4~18mm 8种规格。左室侧盘的心尖端比腰部大5mm,≥10mm的封堵器主动脉端比腰部大0.5mm, <10mm则主动脉端比腰部大1mm;右室侧盘的两端比腰部大3mm;腰部长2mm。左室侧盘的心尖端有一铂金定位标记。该新型封堵器解决了以往封堵装置设计上的不足,具有以下特点:1.其独特的偏心结构使其在保持足够支撑面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主动脉瓣的影响;2.体积小,能通过2~3毫米的输送鞘,适用于年龄体重较小的患儿;3.定位性能好,可多次回收、重置,使其操作更加安全。输送系统包括输送鞘管、扩张器、推送导管、推送导丝及装载器。   目前可封堵的室间隔缺损需具备下列条件:1.左向右分流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缺损直径≤15mm);2.室间隔缺损的上沿离主动脉瓣距离≥2mm;3.无或伴室间隔膜部瘤;4.理想年龄>3岁;5.不合并其他需外科矫正的心脏畸形。   此介入治疗方法是穿刺病人右侧大腿根部的股动、静脉途径进行封堵,先行左室造影,明确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并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透视监测下完成操作。术后病人需服用抗凝药3~4个月。一般术后3个月室间隔上的心内膜即可覆盖封堵伞。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技术成功率97.3%;目前尚无死亡报道;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7%,主要是:1.溶血,为残余分流所致,处理方法同PDA封堵术;2.房室传导阻滞,与封堵器机械性压迫引起局部周围组织水肿有关,可用药物治疗,大部分病人可恢复,严重者可酌情植入起搏器;3.封堵器脱落,若异物钳夹取失败则需外科手术;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严重者应取出封堵器。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价格目前为6万元左右。

阜外院训

敬业 · 仁爱 · 求实 · 攀登

军队文化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听党指挥,从大局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注重团队协作,组织纪律严明

协和文化

协和精神:严谨、求精、勤奋、奉献思想内核:崇尚科学、崇尚知识、 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表现方式:凝重、内敛、不张扬、重视口碑效应

精英文化

始终以成为行业内精英医院为奋斗目标以【培养国家级心血管病专家为己任】

患者服务

预约挂号

出诊信息

重点科室

在线留言

医院地址

0871-651997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