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心血管医院院报 2011年10月 第74期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特邀学术报告会
本报讯(通讯员 张雪燕)9 月2 日上午,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转化医学系列讲坛拉开了序幕,讲坛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重点实验室主任胡盛寿教授主持,党委书记李惠君、副院所长杨跃进以及医护人员、科研人员、研究生等160 人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整个多功能厅座无虚席。
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医学遗传学家曾溢滔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黄淑帧教授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曾溢滔院士以自身体会出发,用一生工作经验为我们系统而又生动地诠释了转化医学的概念。他指出真正意义上的转化医学应是以为患者服务为中心,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更好地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及更好地协助政府机关制定政策为目的。在80 年代曾院士一行人就开始了全国血红蛋白病的调研工作,填补了世界上血红蛋白病中国发病率的空缺,从发病率及发病特点的调研中发现了中国该病种的特点,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曾院士又对血红蛋白病的基因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发现了新的病种;近年来为了控制血红蛋白病的发生,他们又将工作重点放在该病的产前检查和基因治疗上,系统地攻克了一些主要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难题,救治了不少患者,也解决了很多家庭的问题。在近期,他们又从我国的优生优育出发,进行调研和汇总,并用科学的数据来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为广西地区的优生优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黄淑帧教授则为我们系统描绘了科研设计、实施及如何将新的技术理念应用于生物医学。她详细地为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实验室是如何对21 三体这一遗传病进行甲基化分析检测,及如何将生物信息学理念应用于遗传疾病的新基因的发现和确立上。特别是他们实验室将物理、数学模型应用于21 三体染色体
模型上,从而确立了21 三体染色体的空间分布及具体形态特征,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21 三体变异染色体的来源。这种以新技术理念,完美结合生物、物理、数学概念,为临床诊断服务的概念,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领域。与会者无不感叹、佩服这些老一代科学家对新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
报告会一直持续到中午,会场气氛非常热烈,胡盛寿院长、惠汝太教授、魏英杰教授及多名研究人员与曾院士、黄教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最后,胡院长代表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全体参会人员对曾院士、黄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并总结到:从老一辈科学家身上,我们能看到他们对科研的那种执着追求和热爱,以及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出发点,都是我们年轻一代值得学习的地方,无论是从事科学研究也好,还是从事其他工作,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只有热爱这一行业才能真正获得成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