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心血管医院院报 2011年03月 第68期
“跨越证据与实践的鸿沟,优化医疗体系的当务之需”
本报讯(通讯员 吴维怡)3 月11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办的“医疗结果评价研究与医疗卫生改革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大会受到国家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兼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卫生部副部长刘谦,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靳晓明,国家外国专家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夏鸣九,财政部科教文司副司长居昊,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副司长杨哲,卫生部科教司副司长刘登峰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会议。出席大会的还包括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陈灏珠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刘玉清院士、朱晓东院士、程显声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印生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定尹教授等心血管领域的知名学者以及中、美两国心血管领域的100余位专家学者。
目前,全球范围内约有7 亿人口面临医疗改革问题,如何优化现有的医疗体系使之更好地保障公众健康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而新兴学科“医疗结果评价研究”,就是对医疗体系中各种干预措施带给患者和服务对象的最终实际结果进行评价的应用型研究的统称,此类研究专门为解决如何改善医疗质量、降低成本、提高覆盖率和公平性等问题提供实践依据。本次研讨会旨在通过分享“医疗结果评价研究”在国际上已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结合中国医疗卫生现状,以心血管领域为切入口,探讨如何跨越证据与实践的鸿沟,为优化医疗体系提供科学证据。
大会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胡盛寿教授主持。卫生部副部长刘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兼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靳晓明分别致辞。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胡盛寿教授,美国耶鲁大学医疗结果评价研究中心主任Harlan Krumholz教授,美国国家心血管资料注册登记研究(NCRD)高级医务官、科研监督委员会主席Frederick A. Masoudi 教授和美国密苏里堪萨斯大学圣卢克心脏病研究所医疗结果评价研究主任John A.Spertus 教授先后做了专题演讲。
卫生部副部长刘谦从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已取得的成绩和所面临的挑战出发,强调本次研讨会主题与我国正在开展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紧密相关。他指出,“医疗结果评价研究”的成果不仅可以为改善医疗实践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也为政府医疗决策的制定提供重要支撑,意义重大,卫生部将积极支持此类研究在国内的开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兼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充分肯定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医院多年来在开展高层次国际合作交流上所取得的成绩,表示十分高兴通过国家“引智工作”,促进阜外医院与美国耶鲁大学形成强强联合、共谋发展的高端平台,共同推动我国在改善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和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等方面的工作。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靳晓明司长对在科技部国合司资助下即将启动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与耶鲁大学首个“医疗结果评价研究”项目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评价这种“视野宽,起点高”的国际合作是促进我国在这一新兴学科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靳司长还表示,科技部国合司即将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正式纳入科技部“国家科技合作基地”的行列,以进一步提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整体实力,为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断做出更大贡献。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胡盛寿教授做了题为《为什么需要医疗结果评价研究?——临床医生的角色转换和换位思考》的演讲。他在演讲中特别提及,随着现代医疗条件的转变,新技术、新药层出不穷,医疗费用也呈逐年上涨的趋势。他引用了卫生部陈竺部长的讲话“我们必须在不增加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将医疗质量提上去”,使与会者明确追求高质量的医疗,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核心。而对于究竟如何提升医疗质量,胡院长认为当代临床医生必须首先转变其角色,由注重单一治疗技术和方法到关注整个医疗体系对医疗对象的最终影响,即关注“医疗结果评价研究”。因为此研究不仅可为医疗决策的制定提供证据,也可提高研究数据向临床转化的速度。对于“医疗结果评价研究”在中国的开展而言,我们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包括,如何有效配置医疗资源,建立临床评价和质控体系,建立统一编码的数据共享系统等。
“ 医疗结果评价研究” 的国际权威——耶鲁大学医疗结果评价研究中心主任Harlan Krumholz 教授做了题为《The Real-World Imperative for Outcomes Research》的报告,阐明了“医疗结果评价研究”的定义、范畴、目的、意义、发展现状及对缩小医疗卫生体系现实和理想之间差距的重要作用。Krumholz 教授表示,不同于通常的临床研究,“医疗结果评价研究”根植于真实的医疗环境,以患者和服务对象的最终结果为着眼点,其研究结果可揭示现有医疗体系在政策制定、组织构架、医疗质量及考评方法、医疗效率及公平性等环节中存在的不足并为建立更安全、有效、以患者为中心、及时、高效、公平、高质量的医疗体系提供科学证据。
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心脏病学专家Frederick A. Masoudi 教授结合自身的研究经验,做了题为《The Evolution of Quality Measurement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的演讲,以期和与会者共同分享心血管疾病领域医疗质量评估的研究理念。Masoudi 教授认为,不同个体在医疗质量上存在的差异影响着医疗卫生整体水平,而医疗质量评估恰似一把标尺,通过标准化的信息收集、整理、提炼和分析,使医疗水平量化、透明化,以便于发现和改善问题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著名的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和堪萨斯市心肌病问卷(KCCQ)的制定者、来自美国密苏里堪萨斯大学医学院的John A. Spertus 教授发表了题为《Patient-Centered Care: A Critical Challenge in Modern Medicine》的报告,围绕什么是“医疗结果评价研究”、如何评定健康生活以及如何为患者和服务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报告中John A. Spertus教授还重点关注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医疗的现况、挑战和未来发展。
最后,胡盛寿院长在大会闭幕式上表示,本次研讨会是推动“医疗结果评价研究”在中国发展的一个良好开端,该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还有待于各级政府、各位同道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胡院长深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医疗结果评价研究”定将在中国得以健康发展,也必将为中国的医疗卫生改革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与会专家学者对本次研讨会反响十分热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晓东表示,“医疗结果评价研究”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它并不局限于对某种特定疾病治疗质量的评价,而是更宏观地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安全性、公平性、及时性、以患者为中心的程度等进行考量。该研究交叉了流行病学、医学、经济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将会对未来医疗卫生的发展方向产生一定的影响。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印生教授表示:本次研讨会是一次高层次的国际会议,可以说是站得高、看得远。从学术角度上,它促进了我国“医疗结果评价研究”与国际的接轨;在实践层面,也将有力促进我国心血管领域医疗卫生质量的改善。针对大会上胡盛寿院长所提出的医疗数据信息登记收集系统,吴教授认为对提升医疗质量意义重大,“这就好比去摸清家底,只有了解了真实水平才可明确改善方向。此种对数据信息的调查研究不仅是书面的报告,更是实实在在地为心血管疾病诊疗提供真实证据的关键性贡献之一”。
“医疗结果评价研究” 直接关系国运民生,关系千家万户民众的根本利益,意义重大。大会传递出的重要信息,给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政府官员、学者留下的将不仅是震撼和思考,还必将邃密思考后的行动,因为无论于政府还是于医学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功能和责任,这是本次大会最成功之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