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心血管医院院报 2011年03月 第68期
进军“十二五”的号角已经吹响
本报讯( 闫金凤 胡洋)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
回眸2010, 感慨万千。2010 年是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逐步显现、人民群众开始享受到阶段性成果的一年。
展望2011, 任重道远。2011 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收官之年,面对这个重要时期的重大问题,阜外医院一年一度的院所工作会于2 月19 日如期举行。院所领导、中层干部出席了会议,大会由党委书记曲永忠主持。
院所长胡盛寿报告的内容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院所改革与发展,努力建设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实现“阜外”可持续发展——深入探讨“十一五”发展成就及“十二五”发展规划》。
他在报告中指出,过去的一年,医院在发展过程中有了一定的积累和优势,绘制出“阜外—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展蓝图:2010 年5 月,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同志莅临院所调研指导工作,肯定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临床医学部,西山—预防研究部”的整体规划发展方案;2010 年8 月,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中国心脏大会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2010”大会开幕式上向全国宣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正式成立。搭建了三个全国性的平台:1. 创办了全国心脏大会——国际品牌会议,成为学术顶尖的国际性大会;2. 构建了涵盖全国的高血压社区防治网络,“十一五”期间覆盖了26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3. 打造了一个全国性的心血管疾病资讯平台——《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从2006 年开始编撰,连续五年出版中英文版《中国心血管病报告》。“阜外本钱”积累又上了一个台阶:打造“规模品质”全球第一的心脏病诊治中心,从2004 ~ 2010 年,心脏移植达到200 余例,术后生存率90%以上,成为全国单中心心脏移植量最大、安全最好的国家级心脏移植中心;单纯性冠脉搭桥死亡率连续5 年保持在1%以下,常规冠心病介入治疗成功率保持99.9% 以上;创建科研型医院达到了“实至名归”,在2009 年全国医疗机构国际论文被引用篇数排名和表现不俗SCI 论文排名中,我院分别名列第5 名和第2 名;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促进了医院可持续发展,2010 年创收能力与2009 年比较增加21.92%, 在院所硬件环境严重受限的条件下仍实现了院所的快速发展。
2011 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胡院长在他的报告中让大家清晰地看到目前医院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要面临国家医改带来的挑战和全国整体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科竞争带来的压力;目前我们更多的是靠原有基础、“国家队”地位及拥有资源保持优势,但是在创新能力方面仍显不足,缺乏前沿创新性学科,与国际一流心脏中心相比还存在差距。在人才成长、选拔机制方面有待创新;各级人员聘用、引进、考核制度不完善,“人才拥挤”——“领军人物”不足。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运营机制有待探索;两个独立法人,一套行政班子,成立临床医学部和预防研究部,在独立运营与有机结合以及人员定编与分配机制方面还有待探讨。
在谈到“十二五”期间医院奋斗目标及设想时,胡院长首先强调了院所发展的指导思想,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及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领导班子成员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始终围绕建设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创建人民满意的科研型医院的发展为主题,明确在适度规模发展基础上,医、教、研、防并重,重在内涵建设和转变运行管理机制,做“国家队”该做的事情为正确思路。
其次,要真抓实干,落实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框架规划,建设国家级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临床医学部;建设国家级心血管病技术研发与转化基地——预防研究部:2012 年底完成国际项目合作中心和资源标本库、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防治及培训中心的建设工程。
第三,在加快学科建设中,以陈竺部长讲话为指导思想:应中国疾病流行谱的变化,要实行慢性病防治工作重点“前移”和“下移”,从掌握疾病发生的规律和防控转化的策略上做战略层面的学科调整。
改革传统心血管病专科诊治模式,对学科进行战略性规划与部署;遵循转化医学的模式,调整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的定位与方向为心血管临床及临床相关基础研究。
第四,坚持“大人才观”,培养“三支队伍”。其基本思路就是要坚持“大人才观理念;打破“人才属地化” 、“个人专科技术垄断”、“技术优势成为个人资源”等弊端;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建设领先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和高素质的医护队伍,成立优秀的管理队伍。
第五,努力建设“阜外”特色的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做医疗技术与质量的“排头兵”和心血管疾病预防的“国家队”;建立国家级科研基地,建设心血管防治领域的人才培养摇篮,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心血管专业人才。
第六,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业务”,“一手抓文化”;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抓好“创先争优活动”。
在接下来的分组讨论中,大家始终围绕胡院长的报告就以下议题展开了讨论。
1. 如何建设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为达到设定的目标各中层干部需要做什么?
2. 面对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展,站在掌握疾病发生的规律和防控转化的高度,在临床、预防、研究方面,哪些学科急需调整?还需要创建哪些学科?
3.“十二五”期间,院所医疗、科研未来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如何实现医疗品质的提高与医疗创新机制的建设?
4.“三类人才”如何界定?其考评标准及体系是什么?如何形成良好的“三类人才”培养、引进与激励机制?
5. 如何打造符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水准的职能管理与后勤保障管理团队?
院所领导分别参与到外科组、内科组、门诊影像及科研组和管理组当中,中层干部们踊跃发言,纷纷建言献策,会场气氛非常热烈。
在20 日的分组汇报中,大家最关注的热点分别集中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建设、学科建设方面、医疗工作、预防与科研工作、教育培养工作及管理工作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正如曲书记在大会总结中所言,大家对胡院长的报告表示充分肯定,通过四个分组认真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我们的既定目标和方针已经确立,下一步就是如何抓以落实,如何把我们制定的规划加以分解,变成近期和长远的、可以实施和可操作性强的发展目标。不难看出,听了院长的报告,大家热情很高,在这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要充满信心,展望未来,迎接挑战。曲书记还指出,中层干部要更加关注院所的发展和人才建设,关注用什么样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重要的是要转变观念,转变过去一些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要做到与时俱进,提出一些解决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我们还应该很好地审视和研究新技术的引进和发展及信息化的发展问题,包括网络监督、质量控制和操作层面上的做法以及需求。针对大家提出的一些大胆的工作设想、意见进行汇总、梳理和分类,院领导会根据院所发展规划,按步骤、有交代、有结果地进行分步实施。目前我们还要加强信息沟通,更广泛地吸纳有助于院所决策制度化、民主化、监督化的实施方案。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行为修养,培养追求事业的责任心,以端正和坚定正确的方向。在工作实践中,通过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站在新的视角来审视和看待问题,就会有新的发现。最后,曲书记引用美国一位著名作家在《我的方法》一书中一段精彩的文字结束了他的讲话:行医是一门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在这个使命中,用心如同用脑。让我们好好地体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吧。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好,阜外医院未来发展的目标已经明确,让我们统一思想,脚踏实地,团结奋斗,开创“阜外”更加美好的明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