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gt 2010年12月 第65期&gt&gt 正文

阜外心血管医院院报   2010年12月    第65期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 新闻发布 会暨学术研讨会

作者:寿宇红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2-08

又讯( 寿宇红)12 月10 日下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在国宾酒店召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 新闻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

新闻发布会由副院所长李惠君主持。他首先宣布:我院首次在国内成功实施了2 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并获得成功。在此,他向对我院提供帮助和支持的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特向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长期以来对我院、特别是对这个项目的帮助表示由衷的致谢。

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陈在嘉教授闻讯欣然参加会议。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玉杰教授,协和医院方全、沈珠军主任,朝阳医院杨新春、王乐丰主任,武警医院刘惠亮主任与上海瑞金医院院长沈卫峰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高传玉主任、四川省人民医院程标主任等40 余位同行代表及30 余家媒体记者应邀出席会议。

院所党委书记曲永忠代表院所长胡盛寿致欢迎词。他代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对各位同道及媒体朋友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昨天——2010 年12 月9 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TAVI 技术在我院的诞生,给心血管病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福音——为老年主动脉瓣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选择。随着这项技术的发展,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对心血管病事业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TAVI 项目总负责人、院所长胡盛寿教授在百忙中致电TAVI 项目团队:“我真诚希望TAVI 项目取得圆满成功!”

TAVI 项目总负责人、著名心内科专家高润霖院士向与会者介绍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的进展。他说: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老年瓣膜退行性病变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主动脉瓣狭窄已逐渐成为这一人群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以往对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唯一可以延长生命的治疗手段,但老年患者常因高龄、体质弱、病变重或合并其它疾病而禁忌手术。发达国家的统计表明,约1/3 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因为手术风险高或有禁忌症而无法接受传统的外科开胸手术。对于这些高危或有心外科手术禁忌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则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TAVI 最早开始于2002 年。新近研究表明,对不能手术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I 与药物治疗相比可降低病死率46%,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TAVI 项目的共同负责人、副院所长、冠心病中心主任杨跃进教授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项目实施进程作了通报。该项目历经意向、启动培训、实施准备、最后准备直至顺利完成5 个阶段。开展介入置入瓣膜的新技术意义十分重大,为不耐受外科手术的老年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带来了福音,为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新问题提供了专业技术保障和准备。他指出,下一步工作重点是继续完善技术,做好病人、资金和技术的准备工作。

TAVI 项目的具体执行人、冠心病中心副主任吴永健教授介绍首次在国内成功实施的2 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的情况和个人体会。

一例为74 岁男性患者,气短、发作性晕厥,病情加重伴下肢浮肿,诊断为瓣膜性心脏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心脏扩大,心功能Ⅲ级。患者同时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病,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因其高龄,心功能差,并发多种全身疾病,外科手术高风险,为外科相对禁忌症。患者也坚决拒绝外科开胸瓣膜置换手术。另一例为73 岁女性患者,反复胸闷、气短,主要诊断为瓣膜性心脏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心脏扩大,心功能Ⅱ级。患者有陈旧性肺结核,陈旧性淋巴结核,胸膜增厚、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为开胸瓣膜置换手术禁忌症。此2 例患者均患有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自然预后极差,外科换瓣手术因高危、均有禁忌症,故TAVI 手术指征明确。

吴永健教授在谈到TAVI 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个人体会时说:“这2 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的成功,揭示术前内外科、体外循环、麻醉和影像科室共同科学评价和精心准备,术中多学科团队相互支持配合、操作规范细致与术后严密监护,是这类高危患者TAVI 手术成功的关键。”

TAVI 项目团队成员之一、超声科副主任吕秀章教授就2 例患者术后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了报告:术后24 小时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狭窄完全解除,达到了外科手术同样的效果。

在通报TAVI 项目一系列的情况后,与会者就TAVI 项目各自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提问,TAVI 项目团队成员一一解答。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作为继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药物治疗后的第三种模式,因其运用心脏导管微创技术,无需开胸,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等特点,针对那些目前常规治疗手段不能延长其生命或缓解其痛苦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这毕竟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办法,并有望取得更好的结果。

随着科学的发展、医疗器械和操作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以及相关机制的更深入研究,微创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必将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也必将使更多的瓣膜疾病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