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心血管医院院报 2010年12月 第65期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顺利完成国内首2 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 举行新闻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张海涛)2010年12 月9 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和北京市卫生局批准,在国内率先为2 名患者成功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美敦力公司生产Corevolve 人工瓣膜),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恢复顺利,手术圆满成功。这种新的介入心脏瓣膜置入手术在医学上称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简称TAVI),对那些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而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耐受传统外科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治疗的新选择。
我们的心脏就是一台日夜运转的发动机,不断将富含养分的血液泵出,输送到全身,以确保生命延续。而心脏中的各个瓣膜就仿佛一道道门户,保证了血液的正常流动。主动脉瓣就是心脏通向全身的“大门”,一旦这扇“大门”出现严重狭窄,不能正常打开,血液也就无法被顺利输送到全身,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的健康问题。患者会出现乏力、反复胸痛或胸闷、胸前压迫感等,严重时会发生晕厥,进而影响日常生活,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甚至猝死,严重威胁患者健康。
主动脉瓣狭窄在老年人中越来越常见。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老年瓣膜退行性病变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主动脉瓣狭窄已逐渐成为这一人群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
以往针对主动脉瓣严重狭窄,通常只有传统的药物治疗和心外科换瓣手术治疗2 种方法:吃药并不能解决瓣膜机械性狭窄的问题;而老年患者又常因年龄大、体质弱、病变重、合并疾病等禁忌,部分无法耐受心外科手术。对于这些高危或有心外科手术禁忌的患者,TAVI 技术则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治疗手段。
该技术通过股动脉送入介入导管,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区打开,从而完成人工瓣膜置入,恢复瓣膜功能。手术无需开胸,因而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近年来TAVI 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全世界已有30 多个国家开展了这种手术,近20,000 例患者接受了该介入技术治疗。
但这种介入手术听起来简单,操作起来非常复杂,而且需要心脏内科、心脏外科、医学影像科室、麻醉科和重症监护等多科室的团结协作,事先制定周密的诊治计划。为将这一新技术引入中国,造福患者,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代理主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胡盛寿教授亲自挂帅,协调组织各科室技术骨干,组成了TAVI项目团队,启动了TAVI 项目;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对该项目给予大力赞助;TAVI 项目主要研究者、著名心内科专家高润霖院士精心筹备协调把关; 在意大利著名TAVI专家MichevIassen 教授的指导下,由杨跃进教授和吴永健教授顺利完成了首2 例手术。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作为一个勇于拼搏、敬业奉献的集体,数十年辛勤耕耘,不断为我国心血管病的防治事业开创了一个个新时代,成绩斐然,为世界瞩目。此次又成功引入TAVI 新技术,又一次引领全国开创心脏病治疗全新的领域,从而造福患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