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 - 科室动态 - 正文
PET/CT的“火眼金睛”助力肿瘤疗效评估及在放疗中的应用
时间:2023-08-09
浏览量:3281
随着目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早期肿瘤的检出率也得到大幅提高,不可否认的是,越早发现的肿瘤,越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疗效评估,这也对早期肿瘤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的提高提供了相当好的帮助。
PET/CT,是将PET和CT两个设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具有PET和CT的功能,实现PET与CT优势互补。PET清晰显示病灶病理生理特征,早期发现病灶;CT准确定位病灶,显示病灶结构变化。
除此之外,PET/CT其独有的融合图像,将PET图像与CT图像融合在同一幅照片上,可以同时反映病灶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形态结构变化,病人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及代谢图像,具有灵敏、准确、特异等特点,可一目了然地了解全身整体状况。
一、疗效评估
在抗肿瘤治疗提倡个体化原则的今天,PET/CT可以更好、更及时地评价各种特异性治疗的有效性,从而改善治疗方法。对比治疗前后肿瘤代谢体积(MTV)及标准摄取值(SUV)等变化,进行疗效评估,对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尤为重要。
01 病例分析
患者为老年男性,诊断为淋巴瘤(图1为治疗前基线评估)。治疗后第一次复查(图2)显示左腋窝淋巴结(箭头)明显缩小、代谢减低,但右腋窝、纵隔淋巴结代谢增高(绿箭头),右侧鼻咽(黄箭头)新发高代谢灶,提示肿瘤进展;调整治疗方案后第二次复查(图3)显示高代谢灶基本消失,治疗效果好。
02 病例分析
除了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也可以通过PET/CT检查更好的进行临床分期、疗效评估。治疗前、中及治疗后三次PET/CT检查也可以很好的展示治疗效果,下图为一名淋巴瘤患者的精准诊疗过程。
治疗前PET/CT显示淋巴瘤病灶(左图);治疗中期(中图)淋巴瘤病灶缩小、活性降低;治疗结束后再次评估(右图)淋巴瘤病灶活性被完全抑制。
二、在放疗中的应用
作为分子影像先进技术的引领者,PET/CT在肿瘤规范化、精确放射治疗过程中对“精确勾画靶区”“优化放射治疗计划”以及“评估放疗疗效”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01 病例分析
头颈部肿瘤因头颈部区域解剖结构复杂,很难实现根治性切除,因此放射治疗成为头颈部肿瘤综合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手段。既往研究表明,与CT/MRI等影像相比,PET图像对于指导靶区勾画更具价值。下述病例为右上颌腭部牙龈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术后1月余,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行18F-FDG PET/CT放疗定位扫描。
PET/CT图像显示右侧上颌骨、牙龈、腭部、颊部及口咽区呈术后改变,局部代谢不均匀轻度增高;右侧颈部ⅠB及Ⅱ区肿大淋巴结,代谢异常增高,考虑转移性病变。
放疗术后1月行18F-FDG PET/CT复查,复查图像显示右侧上颌骨、牙龈、腭部、颊部及口咽区呈术后改变,局部代谢不均匀轻度增高,考虑多为放疗术后炎性改变所致;右侧颈部ⅠB及Ⅱ区淋巴结,代谢轻度增高,与前次相比代谢活性明显减低,提示病灶治疗后活性明显受抑。
02 病例分析
PET/CT在食管癌精准放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食管癌原发肿瘤和累及区域淋巴结的精确勾画,以及对治疗反应和预后的有效评估等。
下述病例为食管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术后1月余,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行18F-FDG PET/CT放疗定位扫描。
PET/CT图像显示左侧锁骨上区、右肺门、降主动脉右前方、T8椎体前方、右侧第6后肋旁多发肿大淋巴结,代谢异常增高,考虑转移性病变。
放疗术后两月行18F-FDG PET/CT复查,复查图像显示全身未见明显FDG代谢异常增高,肿瘤糖酵解总量(TLG)由157.30降为0,提示完全代谢缓解。
将PET/CT应用于食管癌放疗定位中,依据代谢影像与解剖影像的融合,可以提高靶区勾画的准确性并优化治疗计划,最大可能给予靶区高剂量的同时给予危及器官低剂量,同时有效降低不同医师间靶区勾画的差异,以此来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两个病例都可以看出PET/CT不管是在肿瘤疗效评估还是放疗当中都有极强的优势,而且通过PET/CT检查可以发现很多萌芽于患者体内的早期恶性肿瘤,判断患者肿瘤的分期、转移情况,这样我们只要采取早期措施,就可以尽量为患者避免后期复杂痛苦的治疗。
文章转自公众号核医之窗 PET/CT的“火眼金睛”助力肿瘤疗效评估及在放疗中的应用
阜外院训
敬业 · 仁爱 · 求实 · 攀登
军队文化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听党指挥,从大局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注重团队协作,组织纪律严明
协和文化
协和精神:严谨、求精、勤奋、奉献思想内核:崇尚科学、崇尚知识、 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表现方式:凝重、内敛、不张扬、重视口碑效应
精英文化
始终以成为行业内精英医院为奋斗目标以【培养国家级心血管病专家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