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专访】杨跃进:GAP-CCBC告诉医生怎样才能做到最好

时间:2016-11-04

浏览量:1781


杨跃进教授

交流互补,指导培训,普及提高

记者:2009年12月17日,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海医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成立。“指南和实践:临床危重疑难病例研讨会”(GAP-CCBC)则为该委员会一个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请您介绍一下您的想法。

杨跃进:在海医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成立之初,即确定了学会的宗旨,即“加强两岸学术交流,促进学术交叉融合,缩小指南与实践的差距,共同提高临床水平”,打造三个平台:海峡两岸交流互补平台,老中青三代专家指导培训平台,三级、二级和一级医院普及提高平台,贯彻十二字方针:交流互补,指导培训,普及提高。

海医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成立8年来,在加强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学者交流,探索华人自己心脏病诊疗模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提高海峡两岸华人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做出了积极努力。

为了全面加强两岸四地心血管病防治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心血管病救治水平,海医会心血管专委会创新性的创办了对指导临床实“战” 非常有益的“指南与实践——临床危重疑难病例研讨会(GAP-CCBC)”。

GAP-CCBC以病例讨论为主,结合内地与港台地区的特点,侧重危重、复杂和疑难病例,从中总结出具体的、遵从指南、又贴合实际的临床诊疗规范和程序。


消除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的差距是GAP-CCBC的重要任务。走到2016年,GAP-CCBC经历了8年的历程,每年都举办10场左右围绕临床疑难、危重或有教育意义的病例讨论会。

来自五湖四海的专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病例进行点评或提供相关病例,进行有的放矢的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各位专家和广大与会听众一致好评。

GAP-CCBC已经成为一个跨越海峡两岸、覆盖大中华区心血管医生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之一。今后,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推广GAP-CCBC,把缩短医疗实践和指南间的差距,提高医疗质量做到实处。

与此同时,海医会心血管专业委员还于2011年发起了“千县走单骑,实践出真知”千县万医工程,在5年内走遍全国21个省市的1000个县,举行250场病例研讨会,为一线基层医生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重点针对临床危重急救和疑难病例进行分析点评,实现指南应用推广,提高县级医务工作者急性冠脉综合征诊疗的专业技能。

作为大会的配套用书,每年出版的《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和《中国循环杂志》指南解读专刊同样突出了大会的主旨。

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可以做什么,指南告诉我们该做什么,注册研究告诉我们实际做的怎么样,而GAP-CCBC就是告诉医生怎样才能做到最好!

制订和贯彻中国标准,提高中国冠状动脉介入质量

记者:近年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一些不规范现象。作为《中国冠状动脉血管重建适宜性标准》协作组的组长,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杨跃进:其实,这些问题在十多年前的美国就存在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在2009年出台美国冠状动脉血管重建适宜性标准,该标准针对的是适应证问题,即针对一个患者,该不该做介入手术。

在该标准实施的5年间,不合理PCI数量减少了一半,非急诊PCI的数量从2009年的89704例减少至2014年的59375例。可见,这一举措明显规范了其介入行为。

严把适应证具有明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估计,如果把不适宜介入治疗的患者比例从3.2%降低至2.2%,可节约4400万美元。

如果消除不适宜的介入治疗,可挽救700~1700例患者的生命。而将小医院的患者全部转至大医院行介入治疗,仅能挽救300例患者的生命。


今年,受卫生计生委的委托,我作为的组长,组织全国专家制订了《中国冠状动脉血管重建适宜性标准》。但冠状动脉血管重建适宜性标准管关注的仅仅是适应证的问题,仍不能解决病人能不能获益的问题。

去年年底,美国又公布了冠状动脉介入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控制标准从众多的指标有针对性的挑选了十一项临床情况,认为做好这些工作,患者的获益就能够保证。

中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参考美国经验,一是制订适应证,并严格考核适应证的应用情况;二是制订质量标准,持续注册登记并评价各地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开展情况,提高介入质量。

目前,我国有必要以符合国情的冠状动脉介入适宜性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为基础设计中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注册登记平台。逐步建立我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质量控制及改进体系。

TAVR在中国:数量、质量都将提升

记者:请您谈谈当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杨跃进:中国TAVR的发展明显滞后于西方,临床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截止到目前,国内有约20家医院开展,共完成600余例。其中3~5家医院具有独立手术能力,完成手术在200例左右。

阜外医院、四川华西医院、浙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上海中山医院等担任了全国的培训工作,有序地推动中国TAVI的发展。

虽然中国TAVR发展尚处初级阶段,与西方国家差距较大,但随着政府、医生、患者和厂商的不断努力,未来将在诸多方面取得进展。预计3年后将有3~5种瓣膜在国内上市,上百家医院开展TAVR。

随着新一代瓣膜进入临床,手术成功率将不断提高,并发症将不断减少。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牵头的TAVR登记研究可反映中西方差异,国际会议上将出现更多中国声音。

由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牵头开展的多中心“中国老年瓣膜性心脏病住院患者队列研究”可为国人瓣膜病特点及新一代瓣膜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TAVR的发展将取得飞跃,得到普及,成为AS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

阜外院训

敬业 · 仁爱 · 求实 · 攀登

军队文化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听党指挥,从大局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注重团队协作,组织纪律严明

协和文化

协和精神:严谨、求精、勤奋、奉献思想内核:崇尚科学、崇尚知识、 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表现方式:凝重、内敛、不张扬、重视口碑效应

精英文化

始终以成为行业内精英医院为奋斗目标以【培养国家级心血管病专家为己任】

患者服务

预约挂号

出诊信息

重点科室

在线留言

医院地址

0871-651997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