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PCI指南六大更新:稳定冠心病患者狭窄<90%,干预时需要有缺血证据
时间:2016-06-01
浏览量:1004
近日,《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发布。
据指南主要执笔人,据沈阳军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介绍,新指南参考了31篇符合我国国情的研究及相关指南的研究证据,增加了术中操作和主要并发症防治措施等内容,新指南更加符合中国国情,也更具临床实用性。
新指南有以下重要更新:
1、新指南首次提出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新版指南首次对开展PCI的中心提出了明确的资质要求,并要求每一个开展PCI的中心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以期对冠状动脉心脏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提出最新的EuroSCORE Ⅱ和SYNTAX Ⅱ危险评分系统
指南推荐的EuroSCORE Ⅱ评分系统包括18项指标评估院内死亡风险。此外,SYNTAX Ⅱ评分较SYNTAX评分新增是否存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在预测左主干和复杂三支病变血运重建的远期死亡率方面更优。
3、血运重建策略选择
对于稳定性冠心病,以冠状动脉病变直径狭窄程度作为是否干预的决策依据,当狭窄≥90%时,可直接干预;当狭窄<90%时,应对有缺血证据、或FFR≤0.8的病变进行干预。
对于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首次推荐应用高敏肌钙蛋白检测作为早期诊断工具之一,并根据患者的GRACE评分判定的危险程度分级确定治疗策略。
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强调减少时间延误是实施STEMI再灌注治疗的关键,应尽量缩短FMC至PCI和FMC到医院转出的时间。
首次提出血液动力学稳定、合并多支病变的STEMI患者,可择期或同期完成非梗死相关动脉的PCI。
4、PCI术中操作,推荐首选桡动脉入路
对IVUS、FFR和OCT等术中辅助诊断技术,以及药物洗脱球囊、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等术中治疗技术的应用也相应进行了推荐。
支架选择方面,对于再发缺血风险高、左主干合并分叉病变和闭塞病变的患者优先选择新一代药物支架。本指南指出完全生物可吸收支架是未来新一代支架的发展方向。
不推荐直接PCI前进行常规冠状动脉内手动血栓抽吸,对经过选择的患者(如血栓负荷重、支架内血栓),可手动或机械血栓抽吸或将其作为应急使用。
针对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无复流、冠状动脉穿孔、支架血栓形成、支架脱载、出血、血管并发症及对比剂导致的急性肾损伤等PCI术中主要并发症,建议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5、PCI围术期抗栓治疗
ACS患者强调优选替格瑞洛,并提高了心肌梗死患者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的推荐等级,提出急诊PCI后延长高剂量注射比伐芦定的新方法。
新指南针对高血栓或高出血风险的特殊人群的抗栓治疗提出了具体建议。
6、不建议对ACS患者PCI术前使用负荷剂量的他汀
强调PCI术后控制危险因素、进行康复及药物治疗等二级预防措施对于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性。
高危患者PCI后无论有无症状,术后3~12个月复查冠脉造影。
冠心病患者,无论何种类型,均推荐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使LDL-C<1.8mmol/L。
来源: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6,44:382-400.
阜外院训
敬业 · 仁爱 · 求实 · 攀登
军队文化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听党指挥,从大局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注重团队协作,组织纪律严明
协和文化
协和精神:严谨、求精、勤奋、奉献思想内核:崇尚科学、崇尚知识、 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表现方式:凝重、内敛、不张扬、重视口碑效应
精英文化
始终以成为行业内精英医院为奋斗目标以【培养国家级心血管病专家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