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血压中心将PET-CT用于大动脉炎诊断显示良好应用前景

时间:2016-01-19

浏览量:1999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大动脉炎的活动性主要依据血沉、C反应蛋白等生化指标进行判断。在临床实践中,一些大动脉炎患者血沉和C反应蛋白检查结果正常,行介入治疗后较快发生再狭窄。回顾性调查结果提示,尽管部分患者其血沉和C反应蛋白检验正常,但大动脉炎的病变仍进展。因此,医学界长期以来探求更为灵敏的鉴别、诊断大动脉炎及其活动性评估的手段。

阜外医院高血压中心是国内最早开展大动脉炎诊断和治疗研究的医院之一。1964年,刘力生教授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大动脉炎”的概念。1999年,郑德裕教授基于530例临床病例对大动脉炎的临床分型、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进行研究。2012年,张慧敏教授汇总并分析高血压中心近十年收治的566个大动脉炎病例,阐释了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和神经系统的临床特征以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大动脉炎早期诊断、病变活动性评估以及抗炎治疗有效性监测,对临床治疗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现行的以血沉和C反应蛋白作为大动脉炎活动性的判断依据,因其特异性和灵敏度不够高,严重制约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

自2012年以来,阜外医院高血压中心尝试采用PET-CT对大动脉炎进行早期诊断、活动性评估和免疫抑制治疗效果评价,此次探索取得可喜成果。在此基础上,由高血压中心蔡军主任和核医学科何作祥主任协调,高血压中心和核医学科联合采用18F-FDG-PET对多例全国前来就诊的大动脉炎患者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18F-FDG-PET可用于大动脉炎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鉴别以及活动性评价,有望成为大动脉炎诊断、尤其是活动性评价新的更为可靠的方法,并值得进一步开展大样本人群的研究和探讨。


女性,25岁,诊断为大动脉炎,血沉、C反应蛋白均正常,行18F-FDG-PE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主动脉弓、左锁骨下动脉、腹主动脉肾上极水平代谢明显活跃,表明疾病处于活动期。

阜外院训

敬业 · 仁爱 · 求实 · 攀登

军队文化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听党指挥,从大局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注重团队协作,组织纪律严明

协和文化

协和精神:严谨、求精、勤奋、奉献思想内核:崇尚科学、崇尚知识、 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表现方式:凝重、内敛、不张扬、重视口碑效应

精英文化

始终以成为行业内精英医院为奋斗目标以【培养国家级心血管病专家为己任】

患者服务

预约挂号

出诊信息

重点科室

在线留言

医院地址

0871-651997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