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双雕”的PVI利器:环状标测消融一体导管多中心测评
时间:2015-08-28
浏览量:1969
肺静脉隔离(PVI)隔离作为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基石,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用于PVI隔离的导管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比如最近问世的一款可实现“标测、消融一步到位”的导管——nMARQ导管。《Heart Rhythm》上发表的一项来自意大利的多中心注册研究就对这种新型导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了评估。
该研究共在7个中心连续入选180例房颤患者(58±10岁,男性125例,31%有结构性心脏病,其中阵发性房颤140例、持续性房颤40例)接受PV隔离I术,均采用开放式灌注十极标测消融导管(nMARQ导管)。手术均在电解剖标测(CARTO3系统)指导下完成,在PV窦前庭区域通过10个灌注电极同时释放射频能量。
结果显示,整台手术的平均用时为113±53分钟,平均透视时间为13.1±8.4分钟。消融前PV成像所需透视时间显著减少(14.7±9.7分钟减少为8.7±6.6分钟,P<0.001)。平均消融时间为12.5±5.1分钟,每例患者有98%的靶静脉完成隔离且平均释放射频能量23.4±6.3次。只有4例(2.2%)患者需要补充点消融一个位点。发生1例腹股沟区血肿及1例PV狭窄。在13.9±8.2个月的随访期间,有38例(27%)阵发性AF及12例(30%)持续性AF患者复发房性心律失常(P=0.671)。
可见,采用这种多极灌注消融导管进行PV隔离是可行、高效的。少其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及手术成功率与其他导管相当,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相信随着这种新型导管的推广和完善,一定会成为AF消融的又一利器。
Heart Rhythm 2015;12:1782–1788 Edited by Dr. Du & Dr. Fang
图1 图A:PV隔离后,在CS起搏期间的右下肺静脉的心内及体表心电图;图B:PV隔离前,在CS起搏期间的右下肺静脉的心内及体表心电图(箭头所指为即肺静脉电位);图C:CARTO3系统中PA位视图下的左房重建图,可见定位在右下肺静脉口的nMARQ导管(红色圆点为消融位点);图D:CARTO3系统中LL位视图下的左房重建图
图2 nMARQ导管在右上肺静脉记录的体表及PV电位,可见PV内电位无法传至心房(传出阻滞)
表1 入选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
图3 阵发性AF及持续性AF患者空白期后于时间相关的房性心律失常复发情况的K-M曲线图(蓝线为阵发性AF患者,红线为持续性AF患者)
上一篇: 十种食物助你清洁动脉 保持心脏健康
下一篇: 磨牙掉光,动脉硬化高两倍
阜外院训
敬业 · 仁爱 · 求实 · 攀登
军队文化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听党指挥,从大局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注重团队协作,组织纪律严明
协和文化
协和精神:严谨、求精、勤奋、奉献思想内核:崇尚科学、崇尚知识、 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表现方式:凝重、内敛、不张扬、重视口碑效应
精英文化
始终以成为行业内精英医院为奋斗目标以【培养国家级心血管病专家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