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云血压”测量与评估
时间:2015-08-26
浏览量:1855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国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目前,我国每年约有37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国民全部死亡原因的40%左右,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1]。
居民中普遍存在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肥胖和吸烟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及体力活动减少和饮食结构不合理,加上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不断增多的根源。研究表明,80%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与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密切相关[2]。大量增加的心脑血管疾病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许多研究提示,心脑血管疾病防控关键环节是高血压的控制。我国10组人群研究表明[3],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病危险呈对数线性关系,基线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生相对危险增加49%(缺血性卒中增加47%,出血性卒中增加54%);舒张压情况也相类似。我国居民脑卒中发生,50%归因于高血压。
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控仍处于较低水平,2002年调查全国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是30%、25%和6%,低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知晓率为60%,服药率为40%,控制率达25%)。若高血压患者自己都处于不知晓状态,那么,治疗和控制工作将无从谈起,提升高血压防控水平,其关键或是基础就是提升知晓率水平。如果居民能够经常检测并知晓自己的血压水平,尽早发现血压已经处于正常高值状态,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防止高血压,将是最具有心血管健康管理价值和疾病预防意义。约1/3的成年人血压处于易患高血压的正常高值状态,如不加以有效干预,十年内其中约半数人将会发展成高血压。可见,知晓自己的血压更是防控高血压的基础。
美国自1980年起,开展国民高血压教育,成功地提高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水平,20年后脑卒中死亡率下降60%,冠心病死亡率下降53%[4]。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132个调查点人群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与其治疗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知晓率是决定治疗率的主要因素[5]。
提高知晓率一个重要的解决途径就是提高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和便利性。许多人非常简单地认为,高血压测量技术当然已经解决。这话从纯技术角度理解是正确的。我国自1999年就制订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这是一部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的技术规范文件,血压测量技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指南里血压测量有相关的技术规范,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血压测量技术规范的实施确实存在问题,这其中一定存在测量技术规范实施的障碍,否则,不会有这么多高血压患者抱怨血压测量不准,也不会有许多专家顾虑项目研究或是防治工作测量的血压不准确。这其中确实存在不规范测量等问题。
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是对血压测量值的正确评估问题。抱怨医护人员血压测量不准确或是电子血压计测量值不准确的根本症结,可能不是血压测量不准,而是没有测定值的正确评估。
病人抱怨医护人员血压测量不准确时,专业人员的辩解是“人体血压是波动的”。这话没错,人体的血压是依据机体状态不断变化而波动的。正因为这样,我们要正确地评估测量的血压值是机体在一个什么状态下的血压值。尽管医生为病人测量的血压值是精确的,但如果没有正确的评估或是告诉病人这个血压值是什么状态下的血压值,同样没有多大意义。诊室血压与家庭血压值是有差异的,情绪变化与安静休息状态下的血压更是差异巨大。因此,病人的“误读”或是抱怨不难理解,因为在某些状态下或是家庭测量的血压值,与医生诊室精确测量值就是存在差异。
更为关键的问题是,血压测量是否是在被测者处于安静休息状态下实施的。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或是健康体检工作中经常可以见到有些居民“被高血压”现象,很多血压调查工作存在高血压患者比例高估问题,有专家估计这种高估比例可能高达近20%。
指南里有这么一句话可能被医护人员或是业界长期忽视,就是“被测量者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意指测量安静休息状态下的血压值。而不是被测者情绪激动或是门诊等候很长时间心情焦急状态下的血压值,更不是一边测量一边询问病情的被测者说话状态下的血压。因为在这种状态下的血压不能代表被测者的血压基本状态,如果据此做出高血压诊断或是药物治疗效果评价将是错误或是危险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问题确实长期存在,并且被不经意地长期忽视。
我们还发现,就是在安静休息状态下也不能保证测得的血压值是平稳的,有不少个体接受血压测量过程中就存在血压的明显波动情况,更多的情况是在血压测量过程中,存在被测者有一个血压逐渐下降到平稳的过程,我们希望获得的是后期血压稳定状态的测定值。问题是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诊室测量或是家庭自测,都把血压波动到稳定过程忽视了。即使有人知晓并重视获取稳定状态的血压值,也由于时间原因和多次测量的繁琐而被疏忽。
解决安静休息状态下的血压测量,可以通过测量规范技术培训加以解决,但可以预见的将是“收效甚微”。因为我们受血压测量环境的严重制约:医生诊室血压测量环境嘈杂拥挤,而且往往没有时间做多次测量和评价;居民家庭自测血压存在血压测定值评价能力限制。
作者最近就2011年开发应用的“云血压评估”——自助式血压检测评估系统进行了二代升级。这套系统的核心是血压测定值的评估,即在精确测量的同时,对测量值通过计算机系统的云计算与评估,检测安静休息状态下的血压值,并对血压检测值做出依据指南的血压分级及危险分层提示。
开发这套系统是基于这样一种发现:血压测定值在连续多次测定工作中存在即时波动现象,应用远程计算机对连续多次血压测定值进行稳定状态评估,并选取稳定后的二次血压值取平均数作为血压测量值。这套装置的核心是通过多次血压测量以及计算机“云计算”评估过程,评估获取机体血压稳定状态,真正实现安静休息状态下的血压测定。2015年完成的二代升级改造主要围绕三个层面提升远程“云血压”监测技术:1、将原来的科研产品改进为工业化设计产品;2、通过网络状况评价和选择解决了远程网络不稳定导致的测量中断;3、提升用户终端识别功能,改进用户体验。
远程“云血压”监测系统通过被测者的自助式检测完成,无需医护人员在场,计算机系统实时检测与评估。一套装置适宜千人以上监测使用,非但成本效益高,而且彻底解决了血压测定的真实、准确,以及隐私性和评估管理等问题。
这是一种适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它是落实血压测量技术规范——防治指南的一种适宜工具,特别适宜社区人群的血压检测与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非但是血压测量值的“真实世界”,更是广大基层社区开展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适宜技术,尤其适宜广大城市功能社区职业人群的健康血压维护与管理。目前,这项技术正在辉瑞投资有限公司支持下,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在北京部分功能社区职业人群的心血管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工作中推广应用。从初步的使用情况来看,深受职业人群的欢迎,因为它的应用也彻底解决了血压检测的便利性和隐私性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胡盛寿、孔灵芝主编.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5.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2006
[2] 胡盛寿、孔灵芝主编.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6.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3]刘力生,龚兰生,方圻,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0,8(1):94-102
[4]阮蕾,秦方首,译.美国联合委员会关于高血压预防、检出、评价及治疗第六次报告.心血管病学进展,1998,19:240-241
[5]翟屹,胡建平,孔灵芝,赵文华,陈春明.中国居民高血压造成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经济负担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9):744-747
上一篇: 磨牙掉光,动脉硬化高两倍
下一篇: 夏秋交替警惕心血管疾病高发
阜外院训
敬业 · 仁爱 · 求实 · 攀登
军队文化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听党指挥,从大局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注重团队协作,组织纪律严明
协和文化
协和精神:严谨、求精、勤奋、奉献思想内核:崇尚科学、崇尚知识、 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表现方式:凝重、内敛、不张扬、重视口碑效应
精英文化
始终以成为行业内精英医院为奋斗目标以【培养国家级心血管病专家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