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脏移植年度报告

时间:2014-09-30

浏览量:2303

8月9日的中国心脏大会(CHC2014)心外科论坛上,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胡盛寿院士进行了2013年中国心脏移植年度报告。


截至2014年6月,中国内地心脏移植注册登记1291例(图1)。2013年全国完成心脏移植共232例。46个有资质的中心其中35家上报过手术量。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作为国内最大的心脏移植中心共完成440例;约有13家中心每年仅做1~4例手术,做10例以上的中心在7~8家,稳定在20例以上的中心不足5家,手术量大于30例的中心仅有2家。

我国内地各中心受者以男性居多,受者年龄在45岁左右,受者病因分布为心肌病(80%左右)、冠心病(9%~14%)、瓣膜病(1.9%~3.8%)、再次移植(0.3%~1.9%)和先天性心脏病(1.6%~3.9%)。各中心围手术期生存率达92%~94%。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移植中心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94.8%,3年生存率91.9%,5年生存率88.7%,7年生存率82.2%。

国际心肺移植学会报告的全球心脏移植平均心脏移植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84.5%,3年生存率78.0%,5年生存率72.2%,7年生存率66.8%。阜外医院心脏移植年手术量和患者生存率已达到最先进移植中心水平。

影响阜外医院心脏移植患者中期生存的危险因素有术前血肌酐水平、血总胆红素水平及心脏原发病为非心肌病。

随着中国内地脑死亡心脏供体应用量显著上升,胡院士认为,我国心脏移植年手术量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他指出中国心脏移植的可行技术有五大发展方向:

(1)建立脑死亡心脏供体分配制度以扩大供体来源。促进DCD到DBCD的过渡,建立我国心脏移植供体入选技术规范和指南,建立我国紧急和常规心脏移植等待者分级标准,心脏移植供体筛选和评估规范化培训,网络注册上报人员和协调人员的培训。

(2)拓展心脏辅助技术以期延长供体等待和受体运输时间。如促进心室辅助装置应用于受体术前和术后围术期,ECMO/IABP/CRRT单独和组合应用于受体术前和术后,ECMO应用于供体维持循环以及改进有自主产权的心室辅助装置用于供体运输受体。

(3)各中心完善注册数据填报并统计危险因素以降低死亡率。

(4)通过建立和推广随访电子化进程以加强术后患者随访管理。

(5)进行免疫耐受和分子水平生物标记物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远期生存率。如调节性T细胞(Treg)在移植心脏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与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检测供者特异性HLA一类和二类抗体及抗供体特异性抗体C1q水平预测移植心脏衰竭的和指导治疗后效果评价,以及microRNA作为心脏移植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研究等。

阜外院训

敬业 · 仁爱 · 求实 · 攀登

军队文化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听党指挥,从大局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注重团队协作,组织纪律严明

协和文化

协和精神:严谨、求精、勤奋、奉献思想内核:崇尚科学、崇尚知识、 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表现方式:凝重、内敛、不张扬、重视口碑效应

精英文化

始终以成为行业内精英医院为奋斗目标以【培养国家级心血管病专家为己任】

患者服务

预约挂号

出诊信息

重点科室

在线留言

医院地址

0871-651997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