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在中国:成功与挑战

时间:2013-04-22

浏览量:1778

一年一度的ACC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如期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心血管同行就本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广泛切磋。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赵世华教授受邀就《中国在先天性心脏病诊疗上成功与挑战》为主题进行了宣讲,向海外同行展示了中国医生们的集体成就。

虽然中美两国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发病率大致相同(4-9%),但是人口基数差别很大,因此我国先心病防治任务十分艰巨。据统计,中国现存先心病患者约200万,每年新出生患儿约15万,而目前每年外科手术量约5万人,因此仅凭单纯的外科手术难以满足临床需要。可喜的是,自1997年起,随着Amplatzer 封堵伞引入中国,部分改变了先心病治疗模式。据来自国家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报道,近年来,经导管介入治疗封堵术处理简单先心病数量逐年增长,在2009至2012年四年时间内,不包括部队医院的主要地方医院,总量达8万余例, 总的技术成功率97.69%,严重并发症0.17%,死亡率0.03%,明显优于外科。在所有先心病介入治疗病人中,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2万余例,占35%,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1.4万余例,占26%,室间隔缺损封堵术1.3万余例,占23%, 其他包括主动脉窦瘤破裂、冠状动脉瘘以及方坦术后开窗等介入治疗占12%。

对比其他学科,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也迈出可喜的一步,并且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认可。赵世华教授及其团队早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在HEART 和INT J CARDIOL 相关论文,秦永文教授、杨健教授及其团队分别在Am J CARDIOL和 Eur Heart J 发表了原创性论文。秦永文教授、宋志远教授及其团队先后赢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赵世华教授及其团队赢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以及现有的工作状况反映了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是我国整体的医疗水平发展并不平衡,个别地区和单位存在着滥用或适应证把握不严的情况,因此规范化操作和合理地把握适应症亟待加强。为此,政府及卫生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诸如2009年卫生部医政司颁布了《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迄今为止,先后成立了先心病质量控制中心,成立了25个先心病培训基地。国家医学考试中心每年组织一次专业资质考试,中华医学会以及中国医师学会分别成立了相关的工作小组,制定了一系列专家共识和应用指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先心病介入治疗,保障了学科健康发展。

总之,现阶段我国仍然处于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国际领先水平。基于中国大陆所建立的循证医学证据为先心病介入治疗在全球大规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而建立了先心病治疗的新模式。简言之,未来外科和介入治疗将发展成为先心病新的治疗模式。

阜外院训

敬业 · 仁爱 · 求实 · 攀登

军队文化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听党指挥,从大局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注重团队协作,组织纪律严明

协和文化

协和精神:严谨、求精、勤奋、奉献思想内核:崇尚科学、崇尚知识、 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表现方式:凝重、内敛、不张扬、重视口碑效应

精英文化

始终以成为行业内精英医院为奋斗目标以【培养国家级心血管病专家为己任】

患者服务

预约挂号

出诊信息

重点科室

在线留言

医院地址

0871-651997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