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心血管医院院报 2010年09月 第62期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防治策略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曹 杰 陈恕凤)心血管疾病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在成为全球主要的疾病负担。本届论坛预防心脏病学会场的主题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和防治策略”。会议汇聚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30 多位世界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心血管病防治工作者,他们报告了最新的研究发现或课题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和防治应用价值。
2004 ~ 2005 年全国死因回顾调查显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死因构成中已经占到83%,由其所导致的疾病经济负担占GDP比重达8.1%,且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此外,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巨大的医疗花费使我国在未来30 年中面临着慢性疾病爆发的巨大挑战。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处的雷正龙处长所做的“控制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机遇、挑战”专题演讲,在详细阐述了我国所面临的慢病压力的同时也展示了我国政府和民众积极应对这一挑战所采取的各项对策和行动。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的Mukundan Pillay 教授做了“WHO 西太区控制慢病行动方案”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分析了西太地区慢病流行现况和趋势,倡议建立慢病防治基础设施,形成针对具体资料制定干预措施及政策的能力,为应对慢病和各种危险因素所制定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及最佳政策组合,并由一个成熟的监测系统进行评价,从而形成慢病防控的有力操作模式。此外,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肺血液病研究所、疾控中心、杜兰大学、加拿大公共卫生局以及韩国延世大学的多位官员、专家学者分别在会议上就血压对于公共卫生的影响、多学科的初级保健、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全球策略、控制高血压、胆固醇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方面的经验以及肝功能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等题目进行了演讲和交流。
“限盐与控制高血压”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它确实值得持续关注与重视。今年的预防和流行病学分会场专门设立了“盐与血压:限盐行动”专题,包括WASH 主席、伦敦大学著名专家Graham MacGregor 教授以及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在内的国内外众多学者就限盐与控制高血压的既往成果、最新干预实验研究结果及限盐策略的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MacGregor 教授介绍了英国、芬兰、日本等国限盐经验和成就,其中强调了英国盐与健康共识行动组织(CASH)成功地促使了英国政府关于限盐政策的决定。2008 年调查显示英国成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已由9.5g 下降至8.6g,食盐消耗量减少了6000 吨,每年挽救6000 例脑卒中和心脏病患者。来自雀巢北京研发中心的张卫国教授和我院的赵连成教授、陈纪春教授等也分别做了精彩发言。
不同个体对膳食中钠钾干预下血压变化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大量的实验表明这种差异具有遗传异质性。由美国NIH 资助的盐敏感遗传流行病学网络(GenSalt)研究旨在发现与盐敏感性高血压以及冷加压血压变化关联的重要基因变异。该研究是国际上第一个在如此大样本量的家系中进行的膳食钠钾干预以及冷加压血压变化的遗传机制研究。本次会议重点报告了研究的最新进展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方向。研究发现染色体的3q24 - q26.1、3q28 和11q22.3 - q24.3 等多个区域以及1 型血管紧张素II 受体(AGTR1)、11β- 类固醇脱氢酶II 型(HSD11B2)、肾素结合蛋白基因ADD1、GNB3、Apelin 受体、ACE2 基因变异与膳食中钠钾干预和冷加压前后血压变化关联,可以预测我国汉族人群的盐敏感性。这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因研究、药物靶点识别和个体化防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