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心血管医院院报 2015年07月 第107期
“转化”结合“精准”,要多任性就多任性
——“心血管疾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落户“阜外”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陈前龙)6月5日,北京市科委传来喜讯,我院分子诊断中心以优异的成绩获批“心血管疾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此举标志着阜外医院分子诊断中心的人才队伍、硬件条件、承担课题、科研成果、管理与运行等跻身省部级水平。其依托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也是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所在地。医院是世界最大心脏病诊治中心,以诊治各种复杂、疑难和重症心血管病而享誉国内外。实验室主任由国家青年千人、医院临检中心常务副主任周洲教授担任。
关乎你我他!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显示:心血管疾病是目前我国国民死亡的首位原因,约占总死亡人数的45%,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每5个成年人中有1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病住院费用和次均费用,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后仍呈逐年上升。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影响生活水平的重大慢病,是科技攻关的重点病种之一。由于疾病病因复杂、技术手段局限、资源不对称等因素的限制,我国心血管研究领域的进步较其他领域相对缓慢,亟待提高。
由于人种差异、生活方式不同,导致欧美发达国家的心血管研究领域的很多研究发现并不完全适用于国人,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将走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道路,运用先进分子诊断技术对心血管疾病的遗传发病机制、个体化防治策略、个体化用药方案等进行深入研究。旨在针对不同种族、不同个体的遗传背景开发个体化的预防、诊治方案,真正实现“精准医疗”!建立了开放共享的中国人群心血管疾病基因型-表型数据库,规范心血管疾病基因诊断流程,为北京地区及全国同行提供分子诊断技术交流及人才培养的开放平台与基地。
接轨国际大牌
目前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已与美国贝勒医学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人类遗传学系、孟德尔遗传病中心、心脏分子诊断中心进行多次人员互访,并已就先天性心脏病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开始全面合作。同时还聘请了医学遗传学界泰斗Thomas C.Caskey,对实验室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指导。
“高大上”配置
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拥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及丰富资源:
1.资源丰富的生物样本库;
2.系统的研究平台;包括测序平台、芯片平台,单细胞分选仪、激光共聚焦、流式细胞仪、实时PCR仪等科研设备,以及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细胞学等实验平台,为后续功能学研究以及病理机制的探讨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3.优秀完整的研究团队;包括临床医生、研究员、生物信息等个各领域的专家、青年学者和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从实验设计、组织实施,到测序实验、分析结果,反馈临床,乃至后续的基础研究,都有专业的人员和知识、技能储备;
4.广泛、坚实的国内外合作伙伴;
5.终端用户;开发、生产的产品可以及时进行临床转化!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有益补充和后备军;是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是研究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引领行业技术创新、提升北京市科技攻关能力的重要平台。“心血管疾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成功获批,有利于发挥阜外医院现有相关学科优势,提高首都和全国心血管疾病分子诊断服务和科研水平,实现对首都及全国分子诊断行业的引领和辐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