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心血管医院院报 2014年05月 第98期
院士、专家风采
刘玉清院士
放射-医学影像学专家。1948年毕业于满洲医科大学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医本科)。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放射学主任医师、教授。我国心血管放射-影像学主要创建人。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院(所)长(1981〜1983),三届院(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1987〜1992),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放射学会主任委员(1989〜1993),美国哈佛大学客座教授(1984)、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咨询委员(1978〜1994),1991年被选为日本医学放射学会名誉会员等。
自1958年以来,对支气管造影、肺脓肿、食管癌、心血管造影、大动脉炎和主动脉疾患、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和肺心病的放射诊断研究,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心血管磁共振成像等研究属国内领先,某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心胸血管放射-影像学研究领域,获8项科技成果奖(国家级2项、部级5项、医科院级1项),其中大动脉炎等研究属国际先进水平。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编著出版放射影像学专著8部、参编17部。2002年被授予第四届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为推动我国现代放射-医学影像学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陈在嘉教授
1952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学院(现名第三军医大学)。她是国内外著名心脏病学专家,是阜外医院开拓者之一。现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资深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小组成员,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从事心血管病医疗研究六十年,在冠心病临床及临床病理研究方面有很深造诣。共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60余篇,主编《临床冠心病学》、《冠心病》。曾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副主编、《中国循环杂志》主编。曾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临床医学委员会委员,阜外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曾获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2项,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多项。曾获中央保健委员会授予的特殊贡献奖。在人才培养方面,她胸怀博大,甘为人梯,曾四次被评为北京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1991年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曾获北京教学二等奖成果奖和北京市高教局优秀成果奖。
朱晓东院士
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1962年攻读协和医科大学心脏外科研究生。七十年代中期和八十年代初期,曾两度到英国和澳大利亚进修心脏外科。1992〜1996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院(所)长。1996〜2006年担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第四、第五届主任委员。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首席专家。
朱晓东院士长期在心脏外科临床一线工作,从医50余年来,亲自主持施行各类心脏手术4000余例,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瓣膜病及大血管手术等多种疑难重症。同时结合临床进行多方面科研与开发项目,包括心导管检查技术与血液动力学研究、心脏外科解剖学研究以及医学生物工程的人工心脏瓣膜与心脏辅助装置的研发等工作。1976年在国内首先研制生物瓣膜(心包瓣)并成功用于临床,曾获得国家、卫生部、医学科学院、北京市的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1988年中央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医学科学技术专家称号;1993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名医称号。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晓东院士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主编《心脏外科基础图解》、《心脏外科指南》、《心脏外科基础图解(第二版)》、《心脏外科学》、《心脏外科解剖学 临床标本剖析》、主译《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学》,并参编专著多部。
高润霖院士
1965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1981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1985〜1986年在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院进修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院(所)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主席,现任该院(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心内科首席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美国心脏病学院专家会员(Fellow)、欧洲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FESC)、美国心导管及心血管介入学会专家会员(FSCAI)及理事会成员以及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辑,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名誉总编辑、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和中国循环杂志副总编辑,中华内科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和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等杂志编委。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并担任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6年在阜外医院开展第一例PTCA,1989年在国内首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及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急诊介入治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首先报道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及血管内放射治疗预防再狭窄的临床应用。近年来产学研结合,致力于介入器材国产化和新型降解性药物洗脱支架研究。
作为主要研究者完成多项国产新药和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试验,作为国家协调人参加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项。发表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16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9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