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gt 2014年4月 第97期&gt&gt 正文


阜外心血管医院院报   2014年04月    第97期

我院临床检验中心读书报告会纪要第一专题

作者:特约通讯员 王恺隽 程军 来源:院报 发布时间:2014-04-28

——心肌肌钙蛋白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王恺隽 程军)临床检验中心职责主要是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结果,与临床沟通,与国际接轨,及时为临床提供新的检验技术。基于此,陈曦主任一直以来都希望能够紧跟国际前沿,不断提出与我院特色相关的新的检验项目及科研课题,增强科室科研力量。2013年,在特聘学者周洲教授建议下,制定了科室读书报告会的详细计划。同年8月,检验中心正式启动“临床检验中心读书报告会”,采用自愿报名、领导点名的方式确立参讲人员,鼓励有科研积极性的人员参与。

本着一切科学研究要紧紧围绕临床工作展开的原则,牢牢抓住我院心血管病特色,最终确立了“心肌肌钙蛋白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心血管疾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凝血与血栓检测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微生物学”四个学习专题。报告文献均选自国内外检验界权威杂志,包括《Clinical Chemistry》和《中华检验医学杂志》,根据所从事专业、自身基础及讲演经验不同来分配相关人员汇报。每周进行一次报告,以主讲一篇文献为主,穿插其它相关文献和书籍知识。为帮助大家提高文献报告的水平,周教授对文献阅读及讲演的具体内容及讲演PPT的制作进行了详细示范。

陈主任在第一专题首场报告中对cTns的发展历程、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诊断和风险预测价值以及当前研究动态做了系统概述。王恺隽对挪威Akershus心脏检查研究课题组关于高敏肌钙蛋白I在可逆性心肌缺血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讲解,阐明心肌肌钙蛋白I和T在可逆性心肌缺血诊断方面并无差异。范雪松博士阐述了Anna M. Nordenskjöld博士提出的描述生物变异度的一个相对新颖的概念:RCV,指出要根据个体间变异考虑不同的基线水平,而不是单一考虑某个临床诊断界值。谷春博士报告了德国乌尔姆大学Wolfgang Koenig团队利用心肌肌钙蛋白T预测长达8年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复发情况,告诉大家在科研方面不仅仅是寻找新指标,也可以从新的视角对常规项目进行分析。井娜介绍了目前心肌肌钙蛋白检测的分型和临床转归预测的研究状况,指出方法的临床性能比其分析性能更有价值。丛洪瀛汇报了我国学者张真路教授用BECKMAN ACCESS 2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建立我国部分地区健康人群第99百分位值的方法及结论。康金锁副主任基于cTns研究专家Apple FS教授的研究论文,对19种心肌肌钙蛋白I和T检测方法所得出的99百分位值等参数做了全面的总结性比较,涵盖了POCT及多种不同检测原理的检测方法及厂家,尤其是各种方法的优劣所在都进行了清晰展示,让大家对目前多样化的肌钙蛋白检测方法及仪器厂家有了全面认识。

在去年底第一专题总结会上,6位主讲者带大家回顾了第一专题主要内容,与会者就此阶段的学习体会和今后可能开展的研究工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表示经过学习,不仅对肌钙蛋白这个指标有了深入了解,对医学研究领域常用的统计学方法等也有了更准确的认识,也认识到检验人员不应仅仅局限于测值高低,更应该了解其性能及研究动向。结合我院临床资源和实验室设备平台,共同提出几项新的研究思路,使参会人员收获颇丰。下一步,科室领导将带领大家针对总结会上提出的研究方向进行探索试验,从实践过程中提高员工科研意识及科研能力。大家普遍认为这次活动有利于增长专业知识,增强科研气氛,提高英文阅读水平,锻炼舞台讲演胆量和语言组织能力,能够为年轻同志搭建科研学习平台,提高科室科研实力。参讲者对相关概念有了更系统深入的认识,并相信经过第一专题的报告,后面专题的讲者将有更多经验为大家带来更加精彩的报告!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组织者也会视情况扩大专题范围及参讲人员,使科室科研规模及实力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