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gt 2011年9月 第73期&gt&gt 正文

阜外心血管医院院报      第73期

毕业有感

作者:聂宇 来源:院报 发布时间:2012-01-08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聂宇)7 月15 日,东单三条九号院,协和旧址,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

学位帽抛向空中的一刻,除了想着要把帽子捡回来之外,我们深知,定格的这个画面已经把这个集体中的40 名博士和20 名硕士从“阜外2008 级研究生”变成“阜外2011 届毕业生”,我们的求学时代即将告一段落。尤其是对于博士研究生而言,将几乎不可能再次拥有严格意义上的学生生活。

环顾身畔兴奋的同学们,或在协和院落中变换姿势等待拍摄,或挥手召唤同伴合影留念,或自己把持相机记录斯人斯物。平日不甚喜爱摄影的人们都在尽可能多地寻找拍摄角度,目的是想把今日留作永恒,原因在于以后可能万难再遇此情此景。回到医院,我们与“阜外”的老师员工合影、与各个楼房合影、与那片竹丛合影、与小园中的石块合影、与游着金鱼的小池合影……为的是帮助我们记住这些三年来给予我们无数教导与帮助的人,这些置身其中但不知其貌的建筑,这些日日经过但也许未曾驻足欣赏的小景。

每一段经历都会让人成长,我们的黄金年代留在了“阜外”。相对之前数次毕业而言,这一次,多了几分成长,少了几分轻狂;多了些许兴奋,少了些许惆怅;多了收获,少了彷徨。很多同学在这里进入而立之年,成长让我们能够平静面对当年的豪言壮语,从容把握每一次机遇和挑战。这些年的待人接物,我们亦然意识到“落花流水”本无意,何必“欲语泪先流”,兴奋不必掩盖,忧愁更不必强求。在“阜外”,多数学生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从学生向学者的转变,我们的思维和技能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锻炼,能够独立从事医疗、科研等工作,收获满筐。毕业之际,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同学们都找到了合适而满意的工作,这是外界对“阜外”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三年努力的肯定。

从“阜外”出发,我们留下了几许留恋与不舍,平添了几多自信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