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心血管医院院报 2013年12月 第95期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病防治策略与组织体系建设专家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本报讯 受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的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于11月27日上午,在京成功举办了“心血管病防治策略与组织体系建设专家研讨会”。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孔灵芝原副局长、吴良友处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胡盛寿副主任(主持工作)、李惠君副主任,全国心血管病防治专家高润霖院士、朱晓东院士、刘力生教授、胡大一教授、霍勇教授、宁光教授、林曙光教授、潘长玉教授等59位领导专家出席本次研讨会。研讨会由李惠君副主任和吴良友处长共同主持。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吴良友处长受王斌副局长委托首先做大会致辞。吴处长在致辞中强调本次研讨会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上月宣布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人事任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将正式启动运行。如何发挥好中央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赋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职能,邀请全国专家认真研讨,如国家心血管病防治策略问题、国家心血管病防治体系建设问题、设立国家心血管病防治重大专项等。旨在通过研讨,集思广益,推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建设,这是一次非常高规格的心血管病界的盛会。世界银行等有报告认为,我国心血管病有效防控的窗口期也就一二十年时间,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避免我国发生灾难性的心血管病流行,这是国家赋予我们的共同责任。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持工作的副主任胡盛寿教授就围绕吴处长提出的几方面重要问题,做了专题报告,提出了他的思考和策略建议。胡盛寿教授从国家心血管疾病负担状况和我国四十多年来的社区防治进展分析出发,强调面对严峻挑战的同时,认为国家心血管病防控策略是明确的,工作也是有成效的。但面对的任务很重,关键是要做好优先策略选择,积极采取行动,特别强调要将心血管病防治的主战场由医院向社区转移,开展心血管病社区人群防治。为此,我们必须尽快架构起一个遍布全国的心血管病三级防治网络体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协调全社会力量采取共同行动。同样,我们需要策划一些国家行动,要与医改政策相协调,有适宜技术支撑的社区人群心血管病防治国家重大专项。在高血压防治已经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背景下,提议开展“国民血脂异常防治十年行动计划”,使血压、血脂、血糖防治工作均纳入国家防控体系,采取人群综合干预措施,即符合卫生经济学原则,又符合综合防控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我国发生双重疾病负担问题,努力实现我国慢病防治规划目标,维护国民的心血管健康。
为尽快建立起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工作体系,胡盛寿教授委托张澍教授为大会做了“组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全国专家委员会的建议”专题报告,旨在更好地发挥专家的技术指导和咨询作用,为我国心血管病防治事业出谋献策,共谋国家心血管病防治大业。
专题报告后,与会专家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真知灼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防治体系建设是目前的一个紧迫任务,面对严峻的防治局面,必须要建立起全国防治组织体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服务于基层人群防治。
组建和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要集中研讨解决心血管防治领域的一些核心问题,找出防治的难点和主要障碍是什么,通过深入分析和试点解决,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专家讨论认为,提出血脂防控行动计划非常好。最近PURE研究揭示,我国的血脂防控状态处于较低水平。实际上,血脂控制同样是技术非常成熟而且有效的防治项目,关键是采取切实行动。通过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推广,国民血脂异常防治是可以见到成效的。我国在高血压领域做的特别好,血糖防控问题这几年有了长足的进步,血脂防控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绝不能再有延误和疏忽。
最后,孔灵芝原副局长、胡盛寿副主任和高润霖院士做总结发言,从创立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初衷和国家赋予中心的职能出发,强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是国家的心血管病防治平台,是依托在阜外医院的全国专家防治行动的常设机构。为此,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要从完成职能角度出发,组建起全国专家委员会和全国防治网络体系,做好顶层设计、创新体系和机制,开展重大防治专项行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要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力量,采取共同行动,努力完成国家赋予的共同责任。
■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