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心血管医院院报 2012年09月 第83期
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解读
----医学研究统计中心成功举办第六期“临床研究方法学系列讲座”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姜宇莉)7月5日,医学研究统计中心第六期“临床研究方法学系列讲座”在电教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就现代医学工作者面临的难点——“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进行了解读。
医学研究统计中心陈涛博士担任主讲。陈涛博士目前主要从事临床试验统计方法学研究,先后参与多项药物及器械临床试验统计分析,在临床试验评价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众所周知,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和系统评价结果具有最高证据级别,是确定某种治疗措施是否利大于弊的最可靠的“金标准”。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种研究方法开始实施以来,临床研究实践证实了它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它的许多研究结果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作为一个医学工作者应该从哪些角度来审视一个临床研究设计的科学性、结果的可靠性,如何将研究结果正确地应用于日常临床工作中,指导真实的临床实践,造福于广大病患呢?陈涛博士从科研论文审稿的角度,介绍了现在国际通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报告规范(Consolidated Standard of Reporting Trials, CONSORT),着重讲解了如何从研究设计、受试者选取、干预措施、统计学方法、不良事件等17个方面规范地报告临床研究方法结果,并运用此规范对一项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行了解读。任何一项成功的临床研究必须有一个完善而周密的研究设计方案,研究设计是否合理与可行关系到研究结果的可靠与否。任何未经周密考虑,在设计上存在较大失误的研究是不可能得出客观、公正的研究结论的。 同样,受试者选取和干预措施不同也决定了研究成果可以向哪些适应征人群推广。对于此类问题,陈涛博士在讲座中均给予了详细的讲解。讲座结束后,医学研究统计中心主任李卫教授组织了现场讨论,很多听众就自己日常工作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气氛热烈。
医学研究统计中心作为一个为临床服务的平台,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满意的服务,解决临床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临床研究方法学讲座”是一个系列讲座,力求能给大家带来临床研究方面最全面、最前沿的讯息,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6期,每一期讲座的举办都获得了参会人员的好评,本中心一定会继续努力,更好地满足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科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