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gt 2011年11月 第75期&gt&gt 正文

阜外心血管医院院报      第75期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启动会隆重举行

作者:张雪燕 来源:院报 发布时间:2012-01-08

本报讯(通讯员 张雪燕)10 月25日,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启动会在国宾酒店隆重举行。科技部基础司张先恩司长、卫生部科教司刘登峰副司长、医科院刘德培院校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第四军医大学樊代明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曾溢滔院士、中国医科院强伯勤院士、山东大学张运院士、科技部基础司基地建设处周文能处长出席启动会。阜外医院的院所领导、老专家,各中心主任、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委员、学术骨干、工作人员、研究生等200 余人参加了启动会。医科院科技管理处再帕尔处长主持启动会。

卫生部科教司刘登峰副司长宣读了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的任命。张先恩司长、刘登峰副司长、刘德培院校长、胡盛寿院长共同为实验室揭牌;李惠君书记宣读了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单并为委员颁发聘书。

    会议伊始,医科院刘德培院校长致欢迎辞,对各位领导、学委会委员在百忙之中出席此次会议表示衷心感谢,对国家科技部和卫生部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并指出:阜外医院在心血管方面有多年的积累,具备优良的传统和文化,并且拥有一大批技术精湛的专家。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凝练科学目标和科学主题,凝聚科研骨干,培养优质的科研队伍,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基础性研究做出应有的贡献。

卫生部科教司刘登峰副司长在致辞中指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要围绕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体制发展的中心,深入贯彻卫生工作发展方针,在国家心血管病的防控工作中发挥科技支持作用,国内创一流,国际争上游!在转化医学、循证医学、医学模式转变方面多出成果,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以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积累经验。

科技部基础司张先恩司长在致辞中概括地介绍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由来、发展和作用,指出我国在学科创新方面依然薄弱,希望实验室能在各方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有好的发展,在5 年评估的时候起到表率作用。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胡盛寿教授在实验室建设工作报告中指出:实验室是阜外医院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阜外医院将团结好全国同道并竭尽全力为中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实验室将以对心血管疾病的预测、预防和早期干预为主题,从三条主线(动脉硬化和血管病变发病机制和干预研究、心肌电和结构重塑机制和逆转策略研究、心血管药物个体化应用研究)展开研究工作。胡盛寿教授在报告中绘制出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规划和近期目标,令与会人员深受鼓舞。

启动会邀请第四军医大学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樊代明院士介绍实验室的建设经验。樊院士以生动、幽默的语言列出了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4 个要点:1.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是实验室的灵魂;2. 国家重点实验室引进人才的标准是:最高水平的有用人才并德才兼备;3. 科学工作者要有“生前有本事,生后有来者”的精神,要勤奋刻苦、努力;4.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要提倡积累与协作。对于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樊院士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实验室要与临床相结合,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最后,樊院士希望阜外医院能在这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大平台上展翅高飞。

科技部基础司基地建设处周文能处长在介绍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绩的同时,也给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经验:实验室的建设要始终坚持以基础研究为主线;实验室应有一套合理可行的评估办法;实验室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同时促进课题开放、扩大交流与合作。周处长还谈到,实验室的建设要抓住机遇,建成国家创新体制,不断提高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提高管理水平,为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当天下午, 实验室召开了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们审议了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12 个方向的学科带头人分别进行了汇报。委员们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并指出国家重点实验室要多做基础性研究,任重道远。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启动会圆满地落下帷幕,也留下了很多的思考,正如胡盛寿院长所说:阜外医院在短短的时间里,获得了两块珍贵的牌子——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也承担着更重的责任。我们要开创性地开展工作,继承性地探索未来防治与科研发展趋势,注重交流合作,努力取得新的成就,进一步促进我国乃至世界心血管病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