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心血管医院院报 2011年11月 第64期
中美高血压和脑卒中研讨会在京举行
本报讯(寿宇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神经疾病与中风研究所,福格蒂中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共同筹办的“中美高血压和脑卒中研讨会:过去的成就、现在的成绩以及未来的机遇”于10 月13~ 14 日在北京丽晶酒店举行。
卫生部副部长刘谦、院校长刘德培、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代表胡盛寿出席了会议并致辞,副院校长詹启敏主持开幕式。
刘谦副部长在讲话中强调:高血压和脑卒中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中国政府一直重视预防为主的卫生策略。面对高血压和脑卒中的威胁,今年8 月13 日,卫生部正式成立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协调、组织和促进全国性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组织科学研究,提供最佳的科学和医学证据,作为制订公共卫生政策的基础。近年来,中美两国在医疗卫生领域交流频繁,合作富有成效,特别是医学科研合作不断得到加强。中方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各级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与美方建立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推动两国及全球范围内的医学科研协作,促进包括高血压在内的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顺利推进,造福两国及全球人民的健康。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Francis Collins 教授与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分别就中国和美国高血压和中风负担概述做主题演讲。中美两国高血压普遍流行,共同面临应对心血管疾病巨大负担的挑战;美国和西方国家及日本中风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已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在中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中风的死亡率却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中国应当以有效控制高血压为切入点,采取综合防治的策略,控制其它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遏制中风的流行。
在研讨会上,中美专家讨论了高血压、中风和心肌梗死方面的研究现状,如流行病学、遗传、环境、危险因素( 包括不健康饮食、吸烟、肥胖等)、指南制定、病理生理学表现,讨论研究现状并找出关于高血压及并发症在公共卫生领域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促进信息的分享和合作研究。
研讨会回顾了中美高血压研究方面的历史以及已取得的成绩并探讨将来合作的可能模式和科学机遇,同时希望加强中美间在心血管疾病和中风防治领域的合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