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gt 2010年9月 第62期&gt&gt 正文

阜外心血管医院院报   2010年09月    第62期

麻醉专题与体外循环专题

作者:袁 素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2-09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袁 素)体外循环与麻醉专题于8 月13 日下午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会议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主任李立环和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主任王刚共同主持。与会代表来自世界各大医疗机构及全国各大著名医院约200余位专家学者。朱晓东院士聆听了会议。李立环教授作为会议主席首先对参会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平台与国内外同仁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促进心血管麻醉的发展与进步,并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首先,李立环教授在“浅谈心血管麻醉的几个问题”中,总结了自己30 余年的从医生涯,从个案分析,到循证医学证据,深入浅出地指出了现今心血管麻醉中难点和热点,并且提出了心血管麻醉质量控制的观点,强调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术中安全为麻醉核心的质量控制理念。德国柏林心脏中心麻醉科主任Kuppe 教授对李立环主任的观点给予了充分赞誉,并对我院麻醉科质量控制体系给予了高度评价。

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是非体外循环下进行主动脉瓣置换的新方法,适用于高龄,多器官功能不良,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患者,目前是一种先进的瓣膜置换方法。其特点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病人术后恢复迅速,但在手术中需要短暂超速起搏(180bpm),协助放置瓣膜,对麻醉医师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心律稳定是巨大的挑战。德国心脏中心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开展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医院之一,Kuppe 教授在本次会议中介绍了经心尖部主动脉瓣置换的麻醉处理,他结合自己近300 例临床经验,介绍了经心尖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和围术期管理中常见的困难和解决方案,并统计、报告了常见并发症及其对病人转归的影响,为国内外心血管麻醉医师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Kuppe 教授笑称此次中国之行介绍本专题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中国的麻醉医师了解手术的优、缺点和进展,让中国同仁以前车为鉴,今后更快、更好地掌握这项技术。与会代表们对Kuppe 教授的发言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对他坦诚、精彩的报告给予最热烈的掌声。

在“肺动脉导管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及评价”中,王伟鹏教授根据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经验和国际有关资料,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肺动脉导管(PAC)和经食管超声心电图(TEE)在心血管手术中现状和作用,剖析了PAC监测“ 无用论” 的成因, 强调PAC 和TEE 在心血管围术期监测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的诊断上具有不可替代和互补作用。晏馥霞教授在“麻醉药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中,结合心血管麻醉常用麻醉药的药理作用和实验室研究,报告了麻醉药除了具有中枢神经的保护作用,同时对婴幼儿脑发育和认知功能的潜在影响,指出心血管麻醉医师在选择麻醉药时应扬长避短,警惕麻醉药对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

最后,进行了提问和解答,就未来心血管麻醉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李立环教授对心血管麻醉部分做了总结,希望能在9 月份即将召开的国际心血管麻醉大会暨国际华人心血管麻醉论坛进行进一步的交流。